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陈星旦:因“光”而荣,90高龄创业再发亮!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8-11-28 08:26 阅读:945 [投稿]
    "星”“旦”二字,会让人联想到“星光点点”“秉烛达旦”,陈星旦院士的名字似乎预言了他的人生轨迹——与“光”紧密相连,也因“光”而荣。

    "星”“旦”二字,会让人联想到“星光点点”“秉烛达旦”,陈星旦院士的名字似乎预言了他的人生轨迹——与“光”紧密相连,也因“光”而荣。

    陈星旦被挑选到东北科学研究所物理研究室是在1950年春。那个年代,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很多科学家的常态,他也不例外。

    1963年的某天,陈星旦接到国防科委的军令状:设计一套测量系统,对核爆炸光冲量进行精确测量。时间有限,任务绝密,没有现成资料,他不得不独力承担所有压力。他创造性地提出测量方案及辐射传感、模拟、标定和记录系统,只用了一年,他就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巨大的蘑菇云升腾而起,光芒万丈。从爆炸现场返回的基地人员告诉陈星旦,他研制的设备“管用”,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后,这套测量系统成为历次大气层核爆炸试验必备的测量仪器。

    上世纪80年代至今,陈星旦一直致力于光谱技术与应用研究。在近红外波段先后研制了“三代”光谱分析仪,可用于饲料、粮食、土壤养分、人参、血液、茶叶、煤等领域。然而他总是担心成果研发出来后用不上,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钱。

    2014年,近90岁高龄的陈星旦带领学生,在广州创办星创众谱公司,从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市场化开发,并于第二年年底就把首台产品交付客户。有人说,陈老可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年龄最大的“创业者”。

    做科研如同艺术创造,陈星旦说,近红外应该是他科研事业的最后一部作品,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国产近红外仪器遍地开花,走向国际。

    陈星旦简介 

    1927年5月6日生于湖南湘乡。应用光学专家。1946年7月,考入了“国立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前身),攻读物理专业,195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持研制了光谱光源、标准探测器、光谱仪器、正入射软X射线成像元件和系统。建立了短波光学研究的技术基础。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开拓者之一。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