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通过验收
由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即“大连光源”一期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今年,由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即“大连光源”一期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该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杨学明指出,项目通过验收以后,光源装置运行情况良好,吸引了众多国内知名科学家团队前来寻求合作。对大气化学中性团簇、地下水和冰川样品测年、发动机燃烧过程中复杂机理等能源化学相关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即将在这里展开。 大连光源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院士杨学明 这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专项资助的第一个经费过亿项目。 最近,“大连光源”迎来了首个国际用户,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Mike Ashfold带领团队前来开展星际化学相关实验数据采集。“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科学实验研究装置,具有很好的性能。”Mike Ashfold评价说。 科学目标驱动 随着科学发展,许多重要自然现象本质上都是原子和分子过程,这已经成为科学界的共识。那么,研究这些过程涉及的原子和分子反应机制,便成为科学家关注的重大前沿问题。 类比人眼通过可见光反射看到物体,那么,用什么样的光才能“看到”原子和分子的变化过程呢?从事物理化学研究的杨学明一直受困于反应中间体的探测难题。当时,他意识到,一定要发展新的科学仪器,才有希望继续深入推动物理化学的发展。为此,杨学明找到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双方一拍即合:这是我国打造新一代光源的绝佳契机。 接受媒体采访时,赵振堂曾表示,大连光源是以解决能源化学领域重大科技问题为驱动,由上海应物所按照科学家团队的需要“定向研制”的。此前,光源装置基本都是先建好装置,然后再去寻找用户,看它能为谁的研究提供服务。 科学家们把目光集中在“极紫外光”上。在整个光谱中,极紫外光是一段能量极高的紫外光,一个光子所具备的能量就足以电离一个原子或分子而又不会把分子打碎。 |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