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南京理工大学光电成像团队:红外领域硕果累累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8-07-15 09:54 阅读:2900 [投稿]
    南理工首个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团队,从事的“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领域属于通用性很强的战略学科,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计民生方面均有着广泛的发展与运用前景。

    的确,勇立科技创新的潮头,追求新技术与新方法在本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正是团队在科研上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自2000年以来,团队瞄准光电成像技术发展的热点,将原先以微光夜视研究为主,调整为以红外热成像研究为主,并深入探究光子成像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在中远红外凝视焦平面热成像理论与技术彩色夜视理论与技术、光子成像技术以及图像数据融合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可谓硕果累累。其中,在微光夜视技术领域,首次把雪崩效应机制引入到夜视技术中,成为继美国、英国之后第三个掌握此芯片制造技术的国家;在高性能红外成热像领域,首次自主研发完成了红外图像数字细节增强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在目标搜索与跟踪领域,首创了红外面阵探测器扫描搜索与跟踪的理论及技术体系,研制出国内外首台红外面阵探测器扫描搜索与跟踪预警系统,填补了国际空白。 

    然而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更需要研究者有足够的恒心与韧劲。有一次团队去西安做低空目标红外探测试验,当时室外的温度已经接近40摄氏度,试验仪器的表面温度超过了70摄氏度,试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就在大家心情烦躁,逐渐失去信心的时候,陈钱教授给大家厘清楚了这次试验目的,及时改进了试验方案,并冒着酷热与大家一起调整试验系统,从早到晚十多个小时,陈钱老师一直紧盯试验仪器屏幕,关注着每个数据,带着大家分析问题,最终使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百花齐放人尽其才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非常重视科研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不断完善团队学术与人才管理机制,形成了人尽其才、和谐发展的团队氛围。“集体好了,每个成员才会好;只有团队的氛围好了,每个成员才能迸发出更大的潜力。”团队骨干成员之一柏连发教授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陈钱教授认为每个成员的优势和特长都不尽相同,只有将他们各自的潜能都尽可能地激发出来,团队才能够在整体上保持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为此,他根据团队每个人的能力与特长,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安排适宜的工作。以科研见长的,会根据其专业专长和项目内容来确定课题负责人。即使是擅长教学的,也能在适宜的科研项目中找到用武之地,保证他们能接触到学术前沿,反过来又促进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青年是科研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在“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团队里,每个年轻人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及很多的锻炼机会。“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立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大家普遍感觉工作上有奔头。”年轻的成员们这样评价自己的团队。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