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科研事业的“铺路石”——追记我国著名光学专家蒋筑英

    作者:缪友银 来源:吉林日报 时间:2018-05-19 21:50 阅读:3495 [投稿]
    蒋筑英是我国光学领域的著名专家,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原第四研究室代主任。

    “我就是一块铺路石,我要做更多的铺路工作,为祖国的科技现代化,为更多的年轻科技人员攀登高峰创造条件。”这是蒋筑英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蒋筑英是我国光学领域的著名专家,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原第四研究室代主任。在43年的生命历程中,他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为我国电视电影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不竭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细数他光辉的一生,心灵再次被震撼着、鼓舞着。

    国家需要是蒋筑英的毕生追求。1962年,蒋筑英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只身来到长春,考取了著名光学科学家、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王大珩的研究生。上世纪60年代初,国外光学传递函数理论已开始应用于生产实践,但这个科研领域在我国当时还是个空白,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克服重重难关。蒋筑英和他的团队经过700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在1965年设计并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日本学者参观之后,惊异地说:“想不到中国这么早就研制出了这样高精度的装置。你们应当把它报道出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的才能。”当时,蒋筑英不足30岁。


    与导师王大珩一起工作

    此后,蒋筑英又在光学传递函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成果,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他先后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编写了《彩色电视变焦距镜头技术标准方法》,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电子分色机的分色特性及镀膜要求等等,对我国电影、电视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光学世界里,蒋筑英把自己当成了一块“铺路石”。他办公室的门常常是敞开的,因为找他的人太多,他要找的人也太多。找他的人大都是来谈科研课题或生产技术问题的,其中许多问题并不属于他的本职工作范围。可是,对这些蒋筑英从不推托,而是尽力而为。他精通英、俄、德、法、日5种语言,查阅资料时能做到“综合利用”,翻到对别的同志有用的资料,他常常用另纸译出,工工整整地誊写清楚,然后送给研究有关课题的同志参考。


    蒋筑英正在刻苦钻研光学理论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