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卫星激光通信领域世界之巅
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考察调研,来到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展厅参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时,马晶、谭立英夫妇都在现场,共同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人员语重心长的话语。
“5年中我们不断给自己加码,没人给压力,自己催着自己一定要快跑,因为我们要对得起国家给我们的经费和支持,使国家投资效益最大化。”回忆起项目攻关的2000个日日夜夜,谭立英可谓甘苦自知。测试成功时,激动不已的她挥笔而就一首“钗头凤”:涞水城,金山上,万里激光针对芒。天苍苍,雾茫茫,三辉同光,七轴同向,难!难!难!缜密想,细思量,两千日夜不眠床。天酬勤,神护航,万里眼通,顺风耳详,强!强!强! 二次创业,我国首个可年产百余台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企业拔地而起 在松花江北岸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一座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14层高的大楼已经封顶,这里就是马晶、谭立英夫妇带领科研团队共同创办的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从动工建设到主体封顶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今年底我们就可以搬进来,预计明年就能够投产,可年产百余台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这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首家。”说起产业化进展,谭立英疲倦的眼神中透出亮光。 “我们公司2016年注册,但那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还是不足的,因为作为知识分子,我们觉得做学问、做技术是我们的长项,做经营、生产不行,心里有畏难情绪。”谭立英说,直到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热情的鼓励,彻底改变了她和马晶教授的思想观念。“总书记当时讲话主要内容就是说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性,讲得特别清楚,他讲完后让你特别有信心了,觉得这事儿确实是对国家有利,对我省有利,对国民经济发展是个带动,我们应该干,而且可以放心大胆地干。”马晶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他们夫妻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吃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8月的一天,已经60岁的谭立英教授,来到封顶的公司大楼现场,从一楼到十三楼,她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看……“做我们这种高精度的产品,地基打得要很牢固,每层楼都要加厚,房子要更结实,只有这样,做测试时才能确保精度。”谭立英说,公司年产百余台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这个能力建立起来后,将为我国建立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奠定基础,使我国在空间战略信息领域走到世界前列。在这方面,她有信心,做全世界最好、最先进的。 “我常说我们不是科学家,是学者,是一辈子都要学习的人。技术成果转化和以前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是完全不一样的,又是一个新领域,涉及很多,要打什么样的地基,盖什么样的房子,都要学习,可以说这是我和马老师的二次创业。”谭立英说,他们要建立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要建立一个空间激光通信产业园,培养起一个以光学、机械、电子学等为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带动我省光机电产业的发展。 心怀责任,将最宝贵的时间全部献给了科研事业 得体的着装、精致的短发、缜密的思维,一年多前,谭立英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个坚毅、干练的女强人,虽已年近花甲,但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一年多时间过去,记者再次与她相见时,明显感到谭老师消瘦了很多。当记者与她一起分享这一年多里科研和产业化两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的喜悦时,也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 |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