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院士杨学明:自行研制科学仪器的科学工匠

    作者:白涌泉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7-09-06 09:59 阅读:750 [投稿]
    一件件科学仪器组成的实验室,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人生拼搏的“战场”。

    后来,杨学明所从事研究的气相及表面化学动力学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杨学明说,80年代走出国门时,耳边不断回响的是:落后就要挨打。如今所想的是:如何保持住我国在这个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40年光阴一晃而过,翻天覆地。

    “90年代,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也不过只有几十人。而在刚刚在南京闭幕的学术会议上,来自全国的6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学术。”杨学明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这一研究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巨大发展。

    十几年的海外求学、工作生涯让杨学明懂得了一个深刻道理:科学研究归根结底靠的是对人才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独立科学精神特别重要,包括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能维持世界科学强国的地位,最重要的原因是对人创新能力的成功挖掘。”

    杨学明表示,回到大连化物所,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机会培养学生。“培养优秀的年轻人,影响年轻人的发展。如果这个做得好,那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杨学明的学生郭庆说,杨老师带回来的不仅是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面对当时国内这个领域较封闭的现状,他所带回的先进科学理念让大家眼前一亮。

    十几年间,杨学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其中有7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多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员或教授。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