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周军:用“最亮的光”照亮生活

    作者:仲崇山 来源:新华日报 时间:2017-07-10 16:30 阅读:468 [投稿]
    周军表示:“激光作为‘最亮的光’,照亮未来,也将使我们未来的生活更美好。”

    激光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与原子能、半导体、电子计算机等并称20世纪的四大发明。大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遥感探测、信息传输、激光武器等领域,小到激光指示笔、钮扣激光打标、激光祛斑祛痘,激光相关产业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 “美国年GDP总产值的50%与激光应用市场拓展相关。我国也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给先进激光制造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

    说起激光应用来,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军研究员滔滔不绝。

    周军本科学的并不是光学。1991年周军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教育学专业,1995年毕业时,因成绩优秀被推荐免试保送入本校光学专业攻读研究生,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让他对光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2001年,周军考入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激光专家楼祺洪研究员。在读博期间,周军在楼祺洪研究员和王之江院士的指导下,在探索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研究领域开辟出一番天地,所研发的系列光纤激光器均为国内当时最高功率水平。博士毕业后,因各方面表现优秀,周军留所继续从事他喜爱的光纤激光研发工作。

    2007年9月,周军组织参与的第101期东方科技论坛“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及其应用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与会专家强烈呼吁——我国应继续加强光纤激光领域的研究,并尽快实现国产化和产业化。

    可现状是,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并非易事。一方面,我国许多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成果,属于国有资产,转移转化的路子并不是很畅通;另一方面,技术本身即使转移出去了,由于技术成熟度不高和企业本身研发能力的问题,也不容易被企业消化、吸收而实现产业化,使得不少优秀成果不得不躺在那里睡大觉。大量的激光研究成果,怎样才能快速产业化而造福社会?周军一直在思索。2013年4月,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成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所领导派他和十几位同事来南京,参与这个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

    “我们实际上是在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周军说,他们研究院主要做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围绕产业和企业的需要进行定向开发,而不是做原始性的创新,也就是把上游的科研成果通过购买等方式转移过来,再按照应用需求进行工程化研发,技术成果工程化和产品化后再整体打包转让给相关企业,或通过与资本基金结合,新成立公司,由企业实现商品化、规模化生产。

    研究院成立之初,便制定了股权激励“30%原则”,即研发团队带着技术成立公司,在新公司所占股份原则上不低于30%,研究院在新公司所占股份原则上不高于30%。“团队在公司享有更大权益,才能发挥潜力,使公司发展得更好。”周军说,对新孵化的公司,研究院一直秉持 “占股不控股,帮忙不添乱”的理念,在知识产权、管理、培训、财税、市场对接等方面组织相关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撑服务。

    四年多来,他们这座架在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在运行模式和体制机制探索、激光与光电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集聚产业资源、打造激光产业集群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路子也越走越宽。研究院先后引进研发了一批重大关键产业技术,其中包括大型件移动激光修复技术、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技术、高性能光纤/固态激光器技术、生物粒子计数器技术等产业化技术,申请专利135项,实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近20项,通过无形资产等方式入股公司的股权溢价达15倍。累计衍生或孵化科技型企业31家,2016年研究院及孵化公司总产值4亿元左右,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激光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激光作为‘最亮的光’,照亮未来,也将使我们未来的生活更美好。”周军表示。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