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李菂:做世界最好的射电望远镜

    作者:唐婷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7-05-05 09:43 阅读:1218 [投稿]
    李菂说,透过射电望远镜,天文学家们观测到的并不是黑 幕中的繁星点点,而是由不同颜色标绘出的空间物质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图谱。

    “当时,我们的结果基于单一谱线、单一指向,曾引起质疑和争议。后来,我们利用Herschel望远镜在猎户座中探测到氧气的三条谱线,并在蛇夫座中多个位置探测到氧气的辐射,从而确证了星际介质中氧气的存在。”李菂说。

    在探测星际分子的同时,李菂还对观测方法进行了创新。宇宙物质循环从原子氢气开始,原子氢合成分子氢,促生包含多种分子的分子云,进而在分子云中形成恒星。为了破解实测原子氢到分子氢转化过程的困难,李菂发展并命名了一个新的观测方法——中性氢窄线自吸收。它是目前测量分子云中原子丰度的唯一可靠办法,被恒星形成理论的年度综述文章评述为测量氢转化时标的主要工具。

    打造世界最牛“天眼”

    2010年,因对世界最大空间望远镜赫歇尔望远镜的远红外外差接收机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李菂获得美国宇航局优秀团队奖,是该团队奖获得者中唯一的中国籍科学家。

    在美国的科研工作进展得顺风顺水,李菂却做出了回国的决定。吸引他回来的并非“千人计划”学者的“帽子”,而是FAST项目的筹建。

    “为了FAST,我会回来。”在李菂看来,赶上这样历史级项目的建设,可以用“一代人才有一次(的机会)”来形容。

    为了形象地说明FAST的体量,李菂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幻灯片。幻灯片中有3个射电望远镜,分别是口径100米的绿岸、口径305米阿雷西博和口径500米的FAST。前两者建成时也都是当时的“世界最大”,但相比之下,FAST的个头要明显大得多。“不仅体量大,灵敏度也是最高的,‘天眼’FAST将使中国拥有探测宇宙的最好的射电仪器。”

    因为参与FAST的建造调试工作,一年里有1/3的时间,李菂是在贵州的山坳里度过的,其中艰辛自不必说。另外,生活里也有些令他挠头的“小插曲”,比如和保险公司打官司、孩子上学难、房租高涨等。带着儿子四处奔波参加“小升初”面试,是李菂最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为时间冲突,他不得不拒掉了美国突破基金会关于研讨搜寻地外文明的邀请。“但这些都是生活的枝节,不改变生活的主流,和能参加FAST建设的幸运相比,没啥可抱怨的。”李菂笑道。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