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打造“钕玻璃”的女科学家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4-18 00:12 阅读:2204 [投稿]
    紫红色的激光钕玻璃之所以骄傲,是因为这是一种含有稀土发光离子——钕离子的特殊玻璃,它可以在“泵浦光”的激发下产生激光或对激光能量进行放大,是激光器的“心脏”。

    仅仅是对包边胶的研究,也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市面上原有的包边胶和包边工艺易产生附加应力导致钕玻璃断裂;原有包边胶耐光热辐射性能差,易导致包边失效。全新研发的包边胶首先要保证光的折射率与钕玻璃匹配,同时收缩率要小,否则的话会影响钕玻璃的激光性能;同时还必须具有超强的耐环境性和耐氙灯辐照,实验过程中因为胶水的收缩率过大,娇气的钕玻璃发了好几次脾气,动辄来个炸裂。

    普通人可能很难想象把娇气又活泼的钕玻璃打磨成“完美玻璃”的艰辛——成品需同时符合高光学质量、低应力、无铂颗粒等夹杂物、高一致性等28个技术指标,时间更是长达4-6个月之久。目前,上海光机所的钕玻璃产品,在核心技术指标中,4项领先国外同类产品,其余与之相当,批量制造钕玻璃参数一致性较原来技术提高2-3倍,生产效率提高10倍。 

    女科学家的玻璃之缘 

    钕玻璃散发着迷人的紫红色之光。而紫红色,正是胡丽丽最喜欢的颜色。每次出席正式的场合,她都会特意穿上红色。在胡丽丽和钕玻璃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胡丽丽1963年出生于江西省新建县,她从小就在读书这件事上表现出了一股“钻劲”,上高中的时候,每次遇到数学难题,老师总是满怀期许点名叫她回答。这段经历让胡丽丽对“困难”有了更多认识,在对激光钕玻璃的12年科研攻关中,她总是告诉自己,再难的问题总会找到答案。 

    20世纪80年代在浙江大学完成材料学本科、硕士学习之后,胡丽丽报考了上海光机所博士,由此结缘钕玻璃。胡丽丽说,钕玻璃的两位“掌门人”——干福熹和姜中宏院士在光学材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两位院士一个是我的导师,一个是直接指导老师,在我事业起步时给予莫大帮助。” 

    一晃20多年,两位老院士年届耄耋之龄,上海光机所的激光钕玻璃通过53年的研发,也历经了三代。选择了做科研,就一定要坚持。胡丽丽感佩地说,她的导师、姜中宏院士今年87岁了,还一直在思考怎么做下一代激光材料,从未停止过对科学问题的探索。 

    不管是年近八旬的父母,还是丈夫和女儿,都说胡丽丽是“工作狂”,希望她的生活能够慢下来。尽管对家人心怀内疚,但胡丽丽很难停下来。在这个团队,日历上被标注的都是工程任务节点。急性子的她每次出门都是等别人的那个人,一天24小时在她看来根本不够用。除了朝八晚六的工作节奏,她晚上在家里还要工作一两个小时,就连每个双休日的下午,她也在办公室工作。 

    这么多年,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一定要去玻璃熔制车间里转一转。由于连续熔炼技术的需要,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就要24小时不间断地开上好几个月,这支团队已连续7个春节在车间里度过。即使有时半夜三更出差回来,她也要先到车间去看上一眼。在钕玻璃连续熔炼技术研发的关键时期,经常在车间开现场会,熬夜到半夜成了家常便饭,第二天她照样抖擞着精神准时来上班。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