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环球科学:2015年十大科学新闻

    作者:佚名 来源:环球科学 时间:2015-12-23 11:11 阅读:905 [投稿]
    2015年的十大科学新闻,也代表着未来的十种可能。

    每一个重要科学进展,都会照亮人类未来的一隅;每一个重大的科学事件,都会给未来以启迪。因此,2015年的十大科学新闻,也代表着未来的十种可能。

    no.1 屠呦呦获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入选理由:中国在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上实现零的突破。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 C · 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 ōmura),表彰他们为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做出的重要贡献。

    屠呦呦与同事率先发现的青蒿素,不仅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且与以往的抗疟药物不同的是,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结构,为人类设计新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屠呦呦获奖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她本人的学习过程和人生经历,让中国科学界开始反思当前的科研体制和机制、人才评价的标准,以及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到科研事业当中。

    no.2 量子力学“超距作用”首次得到严格检验

    入选理由:量子力学与基础物理学领域的历史性事件,宣告爱因斯坦隐变量理论出局。

    量子力学最让人迷惑的奇异性之一,就是它可以容许相隔甚远的两个粒子发生瞬时的相互作用,对一个粒子进行观测会同时影响另一个粒子,不受光速的限制。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痛恨量子力学这种“幽灵般的相互作用”,因此他提出“隐变量理论”,认为粒子的性质在测量前就被一种“隐变量”事先决定了,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它。

    2015年8月24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团队宣布,他们设计并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严格的实验,证明了量子力学的“超距作用”是真实的,对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宣布了死刑。这一新发现亦可促进量子加密技术的研究。

    no.3 中国科学家编辑人类胚胎基因引争议

    入选理由:这项研究引发了全球性争论,让全球科学界意识到对新技术进行引导与监管的重要性。

    2015年4月24日,中山大学黄军就团队在《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 Cell)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运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无法发育成胎儿的异常人类胚胎中删除并修复了与地中海贫血症有关的HBB 基因。这篇曾因伦理等问题被《自然》、《科学》拒稿的论文,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和如潮的质疑。

    这些争论与质疑让科学界意识到对新技术进行引导与监管的重要性,这也直接促成了2015年12月的“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在此次会议上,20多个国家的参会科学家一致认为,以“定制婴儿”为目的改变人类胚胎或生殖细胞基因组是“不负责任的”,但不应排除以其他目的在胚胎层面进行基因组编辑的可能性。

    no.4 “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

    入选理由:人类首次近距离观测冥王星,空间探索历程上的里程碑事件。

    2015年7月1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在经过9年时间的漫长

    跋涉后,终于抵达并近距离飞掠了它的目的地——冥王星。在此期间,“新视野”号通过搭载的科学仪器采集了大量数据,并在之后不断传送回地球。

    冥王星曾被当作行星一员,也是柯伊伯带天体的代表。柯伊伯带天体远离太阳,化学成分的演化很缓慢,可能还保存着与太阳系诞生以及生命起源相关的线索,但由于它们距离地球非常遥远,此前天文学家对其了解非常有限。

    “新视野”号的探索,可以帮助天文学家更好地认识冥王星及其卫星的地质地

    貌以及冥王星的大气成分,更深入地了解遥远的柯伊伯带,进一步寻找关于太阳系与生命起源的线索。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