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环境光学持续发展纪实

    作者:郑千里,杨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6-26 16:49 阅读:1471 [投稿]
    安光所用自行研制的光学设备,对雾霾等环境污染进行科学监测,熟悉的岂止是城市道路交通?他们的“火眼金睛”所及,穿透了大气中微细的尘埃。

    岂止熟悉道路交通?

    “现在的中国,其局部地区和几十年前的洛杉矶非常相似。”美国的环境专家奇普·雅各布(Chip Jacobs)说。他的著作《雾霾之城》2008年出版时,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雾霾为何物。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时,奥运村一墙之隔,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光所)的几位科学家,正蹲守中科院遥感研究所,在几具“炮筒”前聚精会神,分析来自大气中的尘埃数据。他们是所长刘文清、副所长刘建国、环境光学中心主任谢品华等。

    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时任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陪同下,当时还看过他们神奇的“炮筒”,听过他们的汇报。

    他们的大气环境立体综合监测系统,在奥运主场馆环境监测超级站和交通污染监测站的初步观测结果,不仅受到了王岐山给予的高度评价,也为中科院与北京市在环保领域的战略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刘建国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包括奥运村在内的北京许多主要路段,我们这些年因搞环境监测总在奔走,都很熟悉。

    北京雾霾重重,举国关注。安光所用自行研制的光学设备,对雾霾等环境污染进行科学监测,熟悉的岂止是城市道路交通?他们的“火眼金睛”所及,穿透了大气中微细的尘埃。

    岂能“光学”不练?

    1996年10月,时任中科院常务副院长路甬祥调研安光所,与该所领导班子交流。这无异于对安光所做了一次“CT诊断”,对安光所的发展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新定位。

    环境光学的大方向基本确定,但枝叶还比较零乱。研究所领导和刚从日本做博士后归来的刘文清认为:把主要的骨架先搭起来,不能“披头散发”地做科研。

    主攻方向首先瞄准大气污染。刘文清与研究所领导达成共识:以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作为切入点。刘文清认为,仅仅关注平面还不够,必须选好三维坐标系。在学术上站得住脚,得到同行认可;技术成果必须工程化,能够实现产业化;监测数据能够用于国家的宏观环境决策管理。

    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必须抓住“三气”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一是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二是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三是烟气排放连续监测。对“三气”和污染状况监测提供技术、方法和设备,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相关监测数据。

    安光所在当时所内资金匮乏的情况下,给了环境光学监测研究室20万元启动经费,研制空气二氧化硫监测仪。

    胡欢陵和王英俭带领的两届所领导班子全力支持,根据学科发展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抽调力量加强环境光学中心的建设;选择国家急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作为研究室发轫与攻坚的突破口。

    2000年5月,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环境污染高灵敏光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立项。其他瞄准国家环境监测需求的项目,也在安光所迅速启动。

    分享到:
    扫一扫,关注光行天下的微信订阅号!
    【温馨提示】本频道长期接受投稿,内容可以是:
    1.行业新闻、市场分析。 2.新品新技术(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技术介绍,包括产品性能参数、作用、应用领域及图片); 3.解决方案/专业论文(针对问题及需求,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执行方案); 4.技术文章、白皮书,光学软件运用技术(光电行业内技术文档);
    如果想要将你的内容出现在这里,欢迎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ervice@opticsky.cn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