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2021-07-08 11:34西安光机所研制出宽谱高效电磁屏蔽光学窗口元件 [科技动态]
         该款光学窗口元件在1-18 GHz范围内的电磁屏蔽效能平均数值>50 dB,其可见光-近红外透光率>80%,元件尺寸可达350 mm口径以上。
    2021-07-07 16:19福建物构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科技动态]
         将路易斯碱官能团与质子官能团于聚芳香共轭分子上进行组合,得到纯路易斯碱体系分子9CN-PMI与路易斯碱/质子体系分子4OH-NMI,并将其引入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制备出钝化之后的钙钛矿薄膜与器件。
    2021-07-05 22:37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高速光谱测量新方法 [科技动态]
         坦佩雷大学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展示了一种快速光谱测量的新方法,通过将偏振与脉冲激光的颜色相关联,通过简单和极其快速的偏振测量来跟踪光的光谱变化。
    2021-07-05 09:59内蒙古第一颗光学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内蒙古一号”卫星是目前全球幅宽最大的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具备高分辨、超大幅宽、高速存储、高速数传等特点,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获取方便,具有及时性、现势性、长期性动态监测等优势。
    2021-07-02 17:17中科院化学所在圆偏振发光有机微纳结构研究中取得进展 [科技动态]
         由于CPL在手性纳米光电器件、光学传感器和不对称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CPL活性材料获得学界广泛关注,成为光化学和光功能材料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2021-07-02 10:19我国科研团队在高重复频率极紫外相干光脉冲的产生研究中取得进展 [科技动态]
         以商用的高重复频率飞秒光纤激光器为光源,通过自行设计搭建的脉冲压缩系统及倍频系统,在优化参数及驱动方式等研究的基础上,获得重复频率高达0.4 MHz的多阶次HHG。
    2021-07-01 22:192021第22届西部光电博览会招商顺利 [展会会议]
         ccwpe2021第22届中国国际(西部)光电产业博览会将于2021年11月20-22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展。为更好组织专业参观,今年大会特别加强了本届博览会观众组织工作,充实增加了宣传部工作人员队伍,目前大会已经全面进入观众组织和论坛筹备工作。
    2021-06-30 19:21云南天文台伽玛射线暴光学吸收线的偏振研究获进展 [科技动态]
         对伽玛射线暴进行光学高色散观测或偏振光谱的观测,将直接测量伽玛射线暴及其星周环境的磁场,并对磁场相关的物理过程进行有效约束。
    2021-06-28 16:50上海光机所提出用于10s-100s PW激光的分步压缩器新方案 [科技动态]
         采用当前可获得最大尺寸光栅,理论上MPC新设计可实现单束100PW激光压缩输出,突破了压缩光栅对峰值功率提升的阶段限制。
    2021-06-28 11:20南京天光所提出基于光学等厚干涉的拼接镜面边缘传感器新方案 [科技动态]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左恒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等厚干涉原理的拼接共相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从原理上避免温漂、时漂及电噪声等误差干扰,并可以简化拼接共相过程,实时获得相邻子镜间的绝对位姿误差。
    2021-06-27 10:05我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成功获得飞秒尺度的X光照片 [科技动态]
         我国首台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调试工作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21日凌晨成功获得首批实验数据,首次获得飞秒尺度的“水窗”波段X光照片。
    2021-06-26 22:19一种新的光镊技术可以克服高温危险 [科技动态]
         光镊确实存在缺陷,用过热的热量损坏它们。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光镊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开发可以打开已经备受推崇的工具,用于新型研究,并简化今天使用它们的过程。
    2021-06-26 22:01物理学家使用超短激光脉冲来探测光电子发射的动态 [科技动态]
         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LMU)和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MPQ)的物理学家使用超短激光脉冲来探测钨晶体中光电子发射的动态。
    2021-06-25 11:45浙大研究成果:破镜真能重圆 [科技动态]
         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刊登了一篇浙江大学的研究成果,真的能让破镜表里如一地“重圆”!
    2021-06-24 21:19科学家找到可同时对锂离子运动进行测量和成像的新方法 [科技动态]
         通过更好地了解锂电池工作的复杂性,科学家们可以找到改善其性能的方法。而来自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刚刚开发出了一款强大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