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广告投放
  • 稿件投递
  • 繁體中文
  • 2019-02-21 12:15南极中山站完成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安装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日前在南极中山站顺利完成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探测系统的安装和调试,首次同时探测到南极中间层顶区大气温度和三维风场,填补了极隙区中高层大气探测的空白。
    2019-02-21 12:13研究团队发现单分子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 [科技动态]
         厦门大学洪文晶团队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电力大学陈文博团队合作,首次发现了在单分子电化学晶体管中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在此基础上制备出基于量子效应的高性能单分子电化学晶体管,为当前计算机芯片突破硅基半导体器件物理极限提供一个全新思路。
    2019-02-21 10:56暨南大学研究者找到光疗抗抑郁的神经通路新机制 [科技动态]
         来自暨南大学的研究者在小鼠脑内找到了一条从视网膜到大脑外侧缰核的神经通路,为人们进一步理解光疗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
    2019-02-21 09:18激光驱动无线电信号的发射 [科技动态]
         美国物理学家制造的一种新型微波无线电发射机可能会产生实用的以太赫兹频率工作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提高无线数据系统的容量。
    2019-02-21 09:11加拿大研究小组制造了一个触摸式VR水晶球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萨斯喀彻温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制造了一个外形美观的水晶球显示器,它可以为多达两个同时使用的用户生成3D图像,为球头式电话会议和新型3D多人游戏扫清了道路。
    2019-02-21 09:00全新住宅太阳能电池板 效率翻倍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分拆出来的一家名为Insolight的公司研究人员创造了全新住宅太阳能电池板,效率几乎是普通电池板的两倍。
    2019-02-20 21:55超分辨光学显微镜——用“慧眼”探秘世界
         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及系统研制”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高端超分辨光学显微镜的能力。
    2019-02-20 14:11上海光机所在“神光II”装置激光注入系统噪声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科技动态]
         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范薇课题组针对“神光II”装置激光注入系统的输出时域波形进行了噪声源的详细分析,并利用高速电光调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检测纳秒激光脉冲信噪比的方案,该方案能够直接测量纳秒激光脉冲的高信噪比,并实现动态范围50dB、精度1dB的测量。
    2019-02-20 14:03我国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在南极投入运行 [科技动态]
         从2015年开展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的研制工作,根据不同红外探测器的特点,进行了多个版本的设计和测试,解决了微弱信号探测、高增益灵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声抑制等关键技术,首先在2016年基于InSb探测器完成了J,H,K波段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并完成了实验室楼顶测试。
    2019-02-20 09:55激光诱导石墨烯可以让石墨烯变得坚硬 [科技动态]
         美国莱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将激光诱导石墨烯与多种材料结合起来,制造出适用于各种应用的坚固复合材料。
    2019-02-19 17:09上海光机所在单次曝光相移数字全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科技动态]
         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研究员朱健强团队利用费马螺旋透镜产生的涡旋参考光与被测物体的多重复制像进行干涉记录,进而实现了单次曝光相移数字全息成像,相关技术方案在可见光波段进行了实验验证。
    2019-02-19 14:19研究团队利用强激光大幅提升太赫兹脉冲能量 [科技动态]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点实验室L05组研究员李玉同和上海交通大学张杰、廖国前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对强激光-固体靶相互作用产生太赫兹辐射的新途径进行了探索。
    2019-02-19 13:48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将迎来重大升级
         英国和美国资助机构日前宣布,从2023年左右开始,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将经历2015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升级。
    2019-02-18 20:43投影仪光引擎设计 [技术培训]
         1.投影显示类型;2. LCD液晶投影仪的工作原理;3.投影仪液晶照明系统的设计;4.液晶投影仪物镜的设计;5.振幅调制元件;6.相位调制元件;7. 全息透镜技术;8.HMD应用。
    2019-02-18 16:37清华在三维石墨烯光电传感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动态]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所教授刘泽文、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邓涛副教授联合团队利用自卷曲方法制造了一种微管式三维石墨烯场效应管(3D GFET),可用作光电传感器,实现对紫外光、可见光、中红外光、太赫兹波的超高灵敏度、超快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