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17-05-31 16:44 |
科研青年最怕啥:跑经费、争项目!
这个端午节假期,苏小铨逆着家里人“不要加班”的意愿,一头扎进实验室,埋头写起科研项目计划书——这,似乎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对这位东北某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来说,平日里上班,大多时间都要忙着搞科研做实验,但囿于科研项目申请的压力太大,只好从节假日“偷”些时间来写“本子”。“没拿到科研项目,接下来即使想继续搞科研做实验,都没得做了。”她说。 m2]N%Y HuhQ|~C+~
[attachment=77303] 4fLRl-) 54.5%的青年科研人员认为工作压力过大;66.7%的人把科研或实验之外的时间花在争取项目(申报经费)上;76.92%的人认为“待遇不高”是制约其创新、影响创新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gV_v5sk
>|f"EK}m! 原标题: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别关注 “青稞”最愁“跑经费”“争项目” 4XkI? l *22Vc2[i; 这样的加班对苏小铨并非偶然,这种情况在科学界也非个案。在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发起“青年科研人员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以下称调查),其结果显示,54.5%的青年科研人员认为工作压力过大,已经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而在所有的“压力山大”之中,科研项目和基金的竞争最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p9v:T1? jJ$\ WUQ. 在路上的“消耗”:最大压力是“跑经费”“争项目” $xO8? ~\":o:qyc 根据调查结果,有46.15%的青年科研人员认为,科研工作最大的压力来源于科研项目和基金竞争,也就是所谓的“跑经费”“争项目”。不少青年科研人员正因为项目争取难、压力大才自嘲为“青稞”。 b:==:d:0s 5`h$^l/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科研人员的职称越高,其科研项目和基金竞争的压力越大。根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交叉分析的结果,领导独立研究组的研究员、隶属某个研究组的研究员、领导独立研究组的副研究员、隶属某个研究组的副研究员以及助理研究员,他们认为科研项目和基金竞争压力最大的比例分别是:75%、60.13%、43.8%、40.71%、36.96%。 b3A0o* kx,.)qKk 相应地,在科研或实验工作之外,青年科研人员花在“跑项目”上的时间最多。调查显示,66.7%的人把科研或实验之外的时间花在了争取项目(申报经费)上,仅有17.45%和1.97%的人选择参加学术会议和科普活动。 $1f2'_`8~ p-4$)w~6i 近些年,我国整体上的科研经费与日俱增,不过科研经费蛋糕切割到科学家个体,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头上,则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只有22.14%的青年科学家认为“自己科研经费充足,可以开展费用较高的实验”,而有20.64%的受访者认为“科研经费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其开展创新实验”。 br I;}m yl[I'fX66 相应地,在“跑经费”“争项目”的过程中,有关科研经费分配和管理带来的种种问题受到诸多诟病:“科学家不是在写单子、争项目,就是在跑关系、争项目的路上”“科技界项目申报、课题汇报、成果评奖等名目繁多,导致科研人员的工作消耗在各类评审活动中”,等等。甚至一度有人呼吁:把时间还给科学家! ;V,L_"/X u\\t~<8 在这次调查中,就有青年科研人员提出“管理制度要‘松绑’”的建议和希望:“简化报销手续,简化科研管理流程,减少无效的各种报表、文件”“允许项目雇佣秘书,减少行政财务等负担占用科研时间”,等等。 ;(C<gt,r} I&-r^6Yx “至于分配制度,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让科研人员获得更多稳定的支持。”一位物理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跑经费”“争项目”耗时太多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竞争性经费太多,而稳定性、持续性的支持太少。 ]?^V xB7L ^exU]5nvz 一般来说,在基础研究领域,国际上稳定性与竞争性经费配置的比例一般为“七三开”甚至“八二开”,而我国科研经费采取以竞争性为主的分配方式,其比例明显偏高。 jTa\I&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