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 b~&cYk' 你理解错了,每个面上的精确球差分布我是用光线追迹算出来的,不是你想的用几级像差系数去拟合什么的,各级球差系数是软件自己算出来的,我拿它们与我算的精确结果在一起对比而已!还有,五级以上的高级像差一般都不怎么考虑,对于轴对称系统,3级单色像差有5个,五级的有9个,七级的有14个,九级的有20个。。。要研究透每级的系数,再平衡它们,谈何容易?也不现实,因为绝大部分系统,5级以上的基本很小了,初级像差系数给出的信息基本已很全了 D
1.59mHsD
strategy: sRT5i9TQ 你理解错了,每个面上的精确球差分布我是用光线追迹算出来的,不是你想的用几级像差系数去拟合什么的,各级球差系数是软件自己算出来的,我拿它们与我算的精确结果在一起对比而已!还有,五级以上的高级像差一般都不怎么考虑,对于轴对称系统,3级单色像差有5个,五级的有9个,七级的有14个,九级的有20个。。。要研究透每级的系数,再平衡它们,谈何容易?也不现实,因为绝大部分系统,5级以上的基本很小了,初级像差系数给出的信息基本已很全了 H 2I
^e^-1s
S 关于它的意义,基本实际设计过程中不会去平衡很高级的球差的,因为我们一般控制的是初级,用它来平衡高级,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求它们呢?我觉得主要意义有3点,1是弄清高级分布为初级制定目标值,2是寻找更好的结构(很多论文对此有所阐述),3是判断系统潜力。我想说的是第3点。从Y=An*U^n来看,在U>1时Y是随U急剧上升的,所以一般都控制U不会太大,一个适用的已有系统,在当前孔径下是将像差控制的很好的,但是如果将孔径扩大,那像差特别是高级像差会急剧上升的,这就是为什么说结构限制性能的原因。如果我们想将一个F2.0的系统提高到F1.4,那通过高级像差在F1.4下的大小是很容易判断可行性的。 当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直接选择现有的初始结构,然后稍加修改优化优化,很经济,不过不利于理解系统为什么是这样、找不到合适初始结构时应该怎么办的问题。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获知高级像差就能解决问题,它只不过是让我们对系统特征更清楚的一个参考,想完成设计,要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