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10-05-12 12:04 |
第1部分 MATLAB基础知识篇 1 PJYA5"}W 第1章 MATLAB概述 2 g
Oj5c 1.1 MATLAB 7简介 2 t(Zs*c( 1.2 MATLAB 7的安装 2 /C:'qhY, 1.3 MATLAB 7的工作环境 5 5Hm!5:ZB 1.3.1 操作界面简介 6 D+)=bPMe 1.3.2 运行命令窗口 6 i-FUAR 1.3.3 命令窗口的显示方式 7 Q kZM(pG 1.3.4 数值结果的显示方式 9 yKB[HpU- 1.3.5 命令窗口的标点符号 10 /kA19E4 1.3.6 输入变量 12 :ky<`Jfr` 1.3.7 处理复数 14 ,4Fqvg 1.3.8 命令窗口的控制命令 15 P\mm8s`f 1.3.9 使用历史窗口 16 W^ :/0WR 1.3.10 使用实录命令 20 ?Bzi#Z 1.3.11 当前目录管理器和路径管理 21 !~N4}!X3du 1.3.12 设置当前目录 22 !:<UgbiVv 1.3.13 MATLAB的搜索路径 23 8T)zB6ng 1.3.14 工作空间浏览器和数组编辑器 25 ~8m>DSs)D 1.3.15 变量的编辑命令 26 8-"5|pNc 1.3.16 数组编辑器 27 NN 6KLbC( 1.3.17 存取数据文件 28 = b!J)] 1.4 MATLAB 7的帮助系统 30 Kyp0SZp[ 1.4.1 纯文本帮助 30 0Ad~!Y+1 1.4.2 演示(demo)帮助 31 e^NEj1 1.4.3 帮助导航/浏览器 33 >NRz*h # 1.4.4 Contents帮助文件目录窗口 34 1bJ]3\ 1.4.5 Index 帮助文件索引窗口 35 B#6pQp$ 1.4.6 Search帮助文件搜索窗口 35 ~Ex.Yp8. 1.5 小结 36 &fSc{/ 第2章 数组 37 ij(4)= 2.1 创建数值数组 37 R5eB,FN 2.1.1 一维数组的创建方法 37 b3b~T]] 2.1.2 二维数组的创建方法 38 q83~j`ZJ$ 2.1.3 使用下标创建三维数组 39 U[QD! 2.1.4 使用低维数组创建三维数组 40 OJsd[l3xR 2.1.5 使用创建函数创建三维数组 41 s!'A\nVV1$ 2.1.6 创建低维标准数组 43 7_40_kwJi 2.1.7 创建高维标准数组 44 vaRwhE: 2.2 操作数值数组 45 BO4 K#H7 2.2.1 选取低维数组的对角元素 45 e$EF% cKH 2.2.2 低维数组的形式转换 46 WjrMd#^ 2.2.3 选取三角矩阵 47 vzcBo% 2.2.4 Kronecker乘法 49 |R;l5ZKvV 2.2.5 高维数组的对称交换 50 M>jBm
. 2.2.6 高维数组的维序号移动 51 l^!A 2.2.7 高维数组的广义共轭转置 52 *?bk?*?s 2.2.8 高维数组的降维操作 53 oKYhE 2.3 小结 54 lP* 第3章 矩阵和架构 55 eky(;%Sz 3.1 稀疏矩阵 55 7y)=#ZG'R 3.1.1 稀疏矩阵的存储方式 55 qggk:cN1 3.1.2 创建稀疏矩阵——使用sparse命令 56 43>9)t 3.1.3 创建稀疏矩阵——使用spdiags命令 57 +lW}ixt 3.1.4 查看稀疏矩阵的信息 58 ,MM>cOQ 3.1.5 稀疏矩阵的图形化信息 59 ;4G\]%c)E{ 3.2 字符串数组 60 >&;>PZBPCO 3.2.1 创建字符串数组——直接输入法 61 H=&/ Q 3.2.2 创建字符串数组——使用ASCII码 61 2]D$|M?$~ 3.2.3 创建字符串数组——使用函数 62 xegQRc 3.2.4 处理字符串数组的空格 63 V3mjbH>F 3.2.5 读取字符串数组的信息 64 sLG>>d3R1 3.3 构架数组 65 b0YiQjS6> 3.3.1 创建单构架数组——使用直接法 66 vx!::V7s6 3.3.2 创建二维构架数组 67 JOrELrMx 3.3.3 创建三维构架数组 68 *
-KJh_ 3.3.4 使用命令创建构架数组 69 G#w^:UL 3.3.5 访问构架数组的数据 69 *:\:5*SY 3.3.6 设置构架数组的域属性 72 2f19W#
'0 3.4 小结 74 n @&"+ 第4章 矩阵分析 75 TCHqe19? 4.1 矩阵计算 75 .?rbny 4.1.1 进行范数分析——使用norm函数 75 2.LJp}> 4.1.2 进行范数分析——使用normest函数 78 y9C;T(oi; 4.1.3 条件数分析 80 *N-;V|{ 4.1.4 数值矩阵的行列式 81 ~=:2~$gsn 4.1.5 符号矩阵的行列式 82 7uPZuXHxcu 4.1.6 矩阵的化零矩阵 83 0]T.Lh$3 4.2 线性方程组 84 5: daa 4.2.1 非奇异线性方程组 84 ><NI'q*cQ 4.2.2 奇异线性方程组 85 Zc'|!pT _ 4.2.3 欠定线性方程组 87 ;)(Sdf[P 4.2.4 超定线性方程组 88 qzA`d
5rX 4.3 矩阵分解 89 )jyq{Jb 4.3.1 Cholesky分解 89 DW/1 =3 4.3.2 使用Cholesky分解求解方程组 91 R_Zv'y6 4.3.3 不完全Cholesky分解 92 D|@bGN 4.3.4 LU分解 93 3CR@'
qG- 4.3.5 不完全LU分解 96 (C daE!I4Q 4.3.6 QR分解 100 (O\U /daB 4.3.7 操作QR分解结果 101 @$qOW 4.3.8 奇异值分解 105 sl/=g
4.4 特征值分析 107 t})lr\ 4.4.1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07 n*4lz^LR 4.4.2 稀疏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10 }]AT _bh, 4.4.3 特征值问题的条件数 111 U|gpCy 4.4.4 特征值的复数问题 113 'X7%35Y 4.5 小结 114 E7Ibp79}N ~xGoJrF\ 第2部分 数据分析篇 115 Kv(z4 z 第5章 函数分析和数值运算 116 AXwaVLEBQ 5.1 函数的零点 116 !fY7"E{%% 5.1.1 一元函数的零点 116 aaDP9FW9e 5.1.2 多元函数的零点 118 UMV)wy|j 5.2 数值积分 120 |%
z^N* 5.2.1 一元函数的数值积分 120 yuOS&+,P 5.2.2 使用Simulink求解数值积分 122 _V@WNo%B 5.2.3 求解瑕积分 123 =#qZ3 Qz_ 5.2.4 矩形区域的多重数值积分 124 y$X(S\W 5.2.5 变量区域的多重数值积分 125 .evbE O 5 5.3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129 :.kZR; 5.3.1 双变量的概率分布 129 {C3U6kKs;R 5.3.2 不同概率分布 131 $B;_Jo\| 5.3.3 数据分布分析 132 OS-sk! 5.3.4 假设检验 133 ~ 3^='o 5.4 小结 138 ,apNwkY 第6章 高级数值运算 139 .`jo/,?+O 6.1 插值 139 F.tfgW(A@ 6.1.1 一维插值 139 +Y}V3(w9X 6.1.2 人口数量预测——一维插值实例 140 &?0:v`4Y 6.1.3 二维插值 143 r> k-KdS 6.1.4 绘制二元函数图形——二维插值实例 144 Z:*@5 6.1.5 样条插值 146 KzjC/1sd 6.1.6 牛顿插值 147 8"%RCE 6.1.7 多项式插值——牛顿插值实例 148 mMSh2B 6.1.8 Chebyshev多项式插值 150 :IMdN}(L 6.1.9 多项式插值——Chebyshev多项式插值实例 150 Kv37s0|g 6.2 曲线拟合 152 ZrO!L_/ 6.2.1 多项式拟合 153 D f4+^B,1 6.2.2 加权最小方差拟合 154 eujK4s 6.2.3 数据拟合——适用加权最小方差WLS方法 155 W#'c5:m
4 6.3 曲线拟合图形界面 158 j'?7D0> 6.3.1 曲线拟合 158 ,E;;wdIt 6.3.2 绘制拟合残差图形 160 a,|?5j9,P 6.3.3 进行数据预测 161 .pPm~2]z 6.4 傅里叶分析 163 /J3ZL[o?Q 6.4.1 离散Fourier变换 163 b| M3` 6.4.2 FFT和DFT 165 Z(u5$<up 6.4.3 DFT的物理含义 166 p5\]5bb 6.4.4 使用DFS进行插值 169 t23'x0l 6.5 小结 171 +JRF0T 第7章 优化 172 >&,[H:Z 7.1 常见优化问题 172 KS}hU~ 7.1.1 无约束非线性优化 172 aAE>)#f( 7.1.2 求解二元函数的最小值——无约束非线性优化 173 `F t]MR 7.1.3 非线性最小方差 177 )+P]Vf\jH 7.1.4 计算函数的非线性最小方差 177 Z[Qza13lo 7.1.5 有约束的非线性优化 179 lg: 7.1.6 计算多元函数的极值——有约束的非线性优化 180 &;i
"P 7.1.7 最小最大值的优化问题 183 K+*Q@R D 7.1.8 优化对比 186 oF]cTAqhC. 7.1.9 线性规划 187 <TGn=>u 7.1.10 二次规划 190 uo\ .7[1
7.1.11 使用遗传算法求解二次规划 191 ~y HU^5D 7.2 使用遗传算法求解优化 193 N_eX/ux 7.2.1 分析目标函数 194 Fd]\txOXj 7.2.2 优化求解 195 Z@a9mFI? 7.2.3 添加结果的可视性 197 ;-P)m 7.2.4 设置算法的属性 198 rxnFrx 7.2.5 设置“种群”属性 198 kIHDeo%K} 7.2.6 设置“中止”属性 200 VKp*9%9 7.3 优化“Banana”函数——优化方法对比 201 $+JS&k/'m 7.3.1 分析目标函数 201 qfY5Ww$8 7.3.2 BFGS优化法求解 203 S$TmZk= 7.3.3 DFP优化法求解 204 Vj<:GRNQ,d 7.3.4 “无约束非线性”优化求解 206 b-ll 7.3.5 “最小方差”优化求解 207 (*}yjUYLZ 7.4 绘制帐篷——复杂的二次规划 208 3E3U /K 7.4.1 设置约束条件 208 Snp|!e 7.4.2 定义目标函数 210 z]B]QB
Y[ 7.4.3 进行优化求解 211 q6Rr.A 7.4.4 绘制优化求解的结果 213 -fhN"B) 7.5 小结 214 U,#yqER'r 第8章 常微分方程 215 x:-.+C% 8.1 显性常微分方程 215 **9x?s 8.1.1 刚性和非刚性方程组 216 :NJ_n6E 8.1.2 设置允许误差属性 219 dQoYCS}IaV 8.1.3 设置输出参数属性 221 ,.eWQK~ 8.1.4 设置解法器其他属性 225 <,o>Wx*1C 8.2 加权常微分方程 227 |4$M]M f0 8.3 延迟微分方程 230 `&\Q +W 8.4 常微分方程的边界问题 232 r/pH_@ 8.4.1 MATLAB求解边界问题——bvp4c命令 232 L,y6^J! 8.4.2 求解带边界的常微分方程 233 sn7AR88M; 8.5 小结 236 Lg8nj< TF 第9章 符号计算 237 SJD@&m%?[ 9.1 符号对象和符号表达式 237 db'/`JeK
b 9.1.1 创建符号对象——使用sym命令 237 zvABU+{jD 9.1.2 创建符号对象——使用syms命令 240 F,
U*yj 9.1.3 符号计算的运算符和函数 241 hxce\OuU0h 9.1.4 识别对象 242 mF` B# 9.1.5 确定符号表达式中的变量 243 n]8<DX99Q0 9.2 符号精度计算 244 z/i+EE 9.3 操作符号表达式 245 ::_i@r 9.3.1 合并表达式——collect函数 246 8DP+W$ 9.3.2 展开表达式——expand函数 247 x.Q&$# 9.3.3 因式分解——factor函数 248 rG,5[/l 9.3.4 嵌套表达式——horner函数 249 $w"$r$K9K 9.3.5 计算最小分母公因式——numden函数 250 Ol4+_n8xj 9.3.6 简化表达式——simplify函数 251 ^C2\`jLMY 9.3.7 最简化表达式——simple函数 252 [+O"<Ua 9.3.8 按书写方式显示表达式——pretty函数 254 'SQG>F Uy 9.4 替换符号表达式 256 l5L.5$N 9.4.1 替换重复字符串——subexpr函数 256 [M+f-kl 9.4.2 替换特定符号——subs函数 257 N !TW! 9.5 符号函数 259 R<B7K?SxV~ 9.5.1 求反函数——finverse函数 259
}fp-5
9.5.2 求复合函数——compose函数 260 ^eW}XRI 9.6 符号微积分 261 @?h/B=56 9.6.1 求微分——diff函数 261 Y@PI {;! 9.6.2 化简微分结果 262 q^6 +!&" 9.6.3 求解矩阵微分 263 |_uaS 9.6.4 向量微分jacobian函数 264 $s<Ne{? 9.6.5 符号极限 265 .*elggM 9.6.6 求解无限极限 266 qKJSj
9.6.7 求解左右极限 266 c6Y\n%d& 9.6.8 符号积分 267 Wb S4pdA 9.6.9 矩阵积分 269 6oui]$pH 9.6.10 证明积分等式 269 *Vho?P6y\Y 9.6.11 交互近似积分 270 PTj&3`v 9.6.12 符号级数求和 272 [Y`,qB<B 9.7 符号积分变换 273 Y#g4$"G9 9.7.1 Fourier变换 273 (%`QhH 9.7.2 Laplace变换 275 jM\*A#Jo5 9.7.3 Z变换 276 ne^imht 9.8 符号矩阵的计算 277 Z}-Vf$O~ 9.8.1 线性代数运算 277 u :F~K 9.8.2 特征值运算 280 >2By
+/!X 9.9 符号代数方程的求解 282 p019)X|vx 9.9.1 solve命令 283 Oh4AsOj@ 9.9.2 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283 0q&'(-{s1 9.9.3 求解含参数方程组 283 g(#f:" 9.9.4 求解超越方程组 284 l&}y/t4% 9.10 符号微分方程的求解 284 e${)w-R/e 9.10.1 dsolve命令 285 ;U_QvN| 9.10.2 求解常微分方程 285 A4ISNM7R[ 9.10.3 求解二阶常微分方程 286 d:F @a 9.10.4 求解常微分方程组 286 J+f!Ar 9.11 利用Maple的资源 287 [xKd7"d/n 9.11.1 调用maple的相关命令 287 n#=o?!_4 9.11.2 查看maple的帮助 289 xzx$TUL 9.12 可视化符号分析 290 SRSvot};C 9.12.1 单变量函数分析界面 291 Y F*OU"2U 9.12.2 泰勒级数逼近分析界面 293 gR@C0 9.13 小结 294 l{D'uI[& @9&P~mo/ 第3部分 数据可视化篇 295 TXZv2P9 第10章 二维图形 296 mLL340c#\ 10.1 图形的基础知识 296 pBw0"ff 10.1.1 离散数据(函数)的可视化 296 m RZ:ie 10.1.2 连续函数的可视化 297 72,rFYvpK 10.1.3 绘制图表的基础步骤 299 r$wxk 4%Rz 10.2 绘制二维图形 299 f#Xyoa% 10.2.1 绘制二维图形——使用plot命令 300 0VK-g}"x 10.2.2 设置曲线的属性 302 "al`$ %( 10.2.3 设置坐标轴范围 304 V"!G2& 10.2.4 设置坐标轴显示方式 305 nB] >!q 10.2.5 设置坐标轴系统 306 $O^v]>h 10.2.6 图形标识 307 5 B=^v#m 10.2.7 叠绘 309 P/`I.p ; 10.2.8 绘制双坐标轴图形 311 5cWw7V<m 10.2.9 绘制多子图 312 TYA~#3G) 10.2.10 交互式图形 313 rL5z]RY 10.2.11 使用fplot命令绘制图形 315 %4W$Lq} 10.2.12 使用ezplot命令绘制图形 316 tBct 10.3 特殊图形 318 O3CFme 10.3.1 绘制面积图 318 R-:fd!3oQ 10.3.2 绘制直方图 319 CZbYAxNl 10.3.3 绘制二维饼图 321
RDtU43 10.3.4 绘制矢量图 321 =rR~ ` 10.3.5 绘制等高线 322 cr;g5C
V 10.3.6 绘制伪色彩图 323 b^[F""!e 10.3.7 绘制误差棒 324 !s@Rok 10.3.8 绘制二维离散杆图 325 jM:Y'l] 10.3.9 绘制散点图 326 #b7$TV 10.3.10 极坐标图形 328 !yhh8p3 10.3.11 柱坐标图形 328 +S))3 5N[ 10.4 小结 329 _`#3f1F@[ 第11章 三维图形 330 [V
8{b{ 11.1 绘制三维曲线 330 aTzjm`F0 11.1.1 绘制三维图形——plot3命令 330 kapC%/6" 11.1.2 绘制三维曲线图——mesh命令 331 smm]6 11.1.3 绘制等高线 333 RyRpl*^ 11.1.4 绘制曲面图——surf命令 333 4H+Ked&Oq 11.2 编辑三维图形 335 D/=5tOy 11.2.1 控制视角——view命令 335 BYKoel 11.2.2 控制旋转——rotate命令 336 #6!5 2 11.2.3 设置背景颜色 338 7$rjlVe 11.2.4 设置图形颜色 339 .I@CS>j 11.2.5 设置数值轴的颜色 340 dik9 >*"|o 11.2.6 添加颜色标尺 341 M3~K,$@ 11.2.7 设置图形的着色 343 kg`.[{k 11.2.8 控制照明——light命令 344 Gy[O)PEEh 11.2.9 控制照明——lighting命令 345 "k Te2iS 11.2.10 控制材质——material命令 345 pMs
AyCAk 11.2.11 控制透视 346 s
:`8ZBz~ 11.2.12 控制透明 347 IG3,XW 11.3 三维图形的简易命令 349 xm6 EKp: 11.4 四维图形 351 r&Ca"dI 11.4.1 绘制切片图——slice命令 351 hva2o` 11.4.2 绘制切面等位线图 352 7#<c>~
11.4.3 绘制流线切面图 353 %okzOKKX 11.5 图形窗口 353 x3rlJs`$; 11.5.1 创建和控制图形窗口 354 'q * Bdx 11.5.2 使用工具栏编辑图形 355 dCu'>G\bP 11.5.3 使用绘图工具编辑图形 358 >]%8Zx[ 11.5.4 使用图形窗口进行数据分析 364 KgW:@X7wvM 11.6 绘制复数变量图形 367 ~r{5`;c 11.6.1 绘制复数图形原理 367 =:SN1#G3n 11.6.2 绘制复数图形——CPLXMAP命令 368 0 'Vg6E]/ 11.6.3 绘制复数曲面图——CPLXROOT命令 369 A^2L~g[^Q 11.7 图形的打印和输出 370 OTZ_c1"K 11.7.1 图形打印的菜单操作方式 370 O@iu aeEW 11.7.2 图形打印的命令操作方式 372 tDDy]==E 11.8 小结 373 hAj1{pA, U}$DhA"r" 第4部分 MATLAB编程篇 375 *6BThvg|&X 第12章 MATLAB编程基础知识 376 1oKfy>i e 12.1 简单实例——排序函数 376 g=T/_ 12.1.1 编写函数文件 376 ^2]LV6I 12.1.2 编写脚本文件 378 { BEo & 12.1.3 运行代码 379 ,i.%nZw\ 12.1.4 检测代码 380 B cj/y4" 12.2 M文件编辑器 381 1|8<H~& 12.2.1 打开文件编辑器 381 bw&myzs 12.2.2 设置M文件编辑器的属性 382 TEsnN i
1 12.2.3 设置M文件编辑器的打印属性 384 rd3j1U 12.3 MATLAB的变量和关系式 385 k'_ P7 12.3.1 M文件的变量类型 385 XR0O;JN 12.3.2 M文件的关键字 386 KLC{7"6e) 12.3.3 关系表达式 386 8e0."o.6 12.3.4 关系表达式的优先级 388 IaFr& 12.3.5 截断误差问题 389 \M]-bw` 12.3.6 逻辑表达式 390 X bkb5EkA 12.3.7 逻辑运算函数 392 F>gmj'-^ 12.4 程序结构 392 eo^/c+FG 12.4.1 顺序结构 392 TCvSc\Q[:1 12.4.2 if分支结构 393 F~U!1) 12.4.3 switch分支结构 396 j<"nO( 12.4.4 try-catch结构 397 M`D$!BJr 12.4.5 while循环结构 398 S'B6jJK2x 12.4.6 for循环结构 400 %f8Qa"j 12.4.7 绘制抛物线轨迹——综合实例 402 $\AEWFB 12.5 控制语句 406 kcB+ _ 12.5.1 结束循环——continue命令 406 SK$Vk[c] 12.5.2 终止循环——break命令 407 fRTo.u 12.5.3 转换控制——return命令 408 #fhEc;t 12.5.4 输入控制权——input命令 409 _x1EZ&dh 12.5.5 使用键盘——keyboard命令 410 ezTZnutZ 12.5.6 提示警告信息——error和warning命令 410 H^1gy=kdj 12.6 小结 412 (P6vOo 第13章 MATLAB编程的高级话题 413 0=v{RQ;W4 13.1 程序的向量化 413 (sw-~U% 13.1.1 程序的向量化 413 6@4n'w{" 13.1.2 向量化和循环结构对比 415 %IBL0NQT 13.1.3 逻辑数组 417 rn.\tDeA 13.1.4 使用logical命令创建逻辑数组 417 p
SN~DvR 13.1.5 逻辑数组和向量化 418 lu UYo 13.2 脚本和函数 420 0_eQlatb 13.2.1 编写脚本文件 420 5nCu~<uJ 13.2.2 编写函数文件 421 ZI ?W5ISdg 13.2.3 编写P码文件 422 IPA*-I57 13.3 变量传递 423 ;_<)JqUh 13.3.1 变量检测命令 423 EEf ]u7 13.3.2 “变长度”变量函数 424 Uz8hANN0_ 13.3.3 跨空间计算表达式的数值 428 L&Qi@D0P 13.3.4 跨空间赋值 430 %Ny) ?B 13.4 字符串演算函数 431 7y*ZXT]f 13.4.1 内联函数——inline 431 ecH/Wz1 13.4.2 求解函数零点 431 A~-#@Z 13.4.3 绘制函数图形 433 2Eh@e([PMs 13.4.4 求解最值 435 :,*eX' fH 13.5 程序的调试和剖析 437 HW7FP]NH 13.5.1 直接调试法 437 &:?e & 13.5.2 工具调试法 440 n+2J Dq|?p 13.5.5 程序剖析 443 F!KV\?eM$ 13.6 小结 446 heD,&OX T% CxvZ 第5部分 图形用户界面篇 447 :7;[`bm(G 第14章 句柄图形 448 Pl~P- n 14.1 句柄图形体系 448 WBppKj_M 14.1.1 图形对象 449 /3^P_\,>f 14.1.2 句柄对象 449 xDrV5bg 14.1.3 句柄图形的结构 449 hH+bt!aH 14.1.4 图形对象的属性 450 I
8Y*@$h 14.2 图形句柄的操作 450 Ht=$] Px 14.2.1 创建图形对象 451 S6 }QFx 14.2.2 访问图形对象的句柄 453 )bWrd$X 14.2.3 使用句柄操作图形对象 455 QdDtvJLf 14.3 图形对象的操作 457 @oH[SWx 14.3.1 设置图像属性——set命令 457 IbdM9qo7 14.3.2 使用结构体设置属性 459 <]#o*_aFP 14.3.3 查询图形对象的属性——get命令 462 h-'wV${b 14.3.4 查看图形对象的默认属性 464 UxPGv;F 14.3.5 设置不同级别的属性 465 I5pp "*u 14.3.6 设置图形对象的默认属性 467 ,hE/II`-d' 14.4 高层绘图命令 468 $U'3MEEw 14.4.1 设置父对象属性——NextPlot属性 469 ujx-jIhT_ 14.4.2 检查NextPlot属性——newplot命令 469 cCng5Nq,c 14.4.3 高层绘图文件的构成 470 lYQtv=q 14.5 坐标轴对象 471 +J40wFI:y 14.5.1 坐标轴的几何属性 471 Tt6{WDscZ 14.5.2 坐标轴的刻度属性 473 o`U|`4, 14.5.3 坐标轴的照相机属性 474 c/$*%J< 14.6 综合实例 476 Y.
TYc; 14.6.1 穿越图形 477 tBl#o ^ 14.6.2 动态反射图形 480 w4OW4J# 14.7 小结 487 tP]q4i 第15章 图形用户界面基础 488 MuSaK % 15.1 图形用户界面概述 488 |e"/Mf[ 15.2 使用M文件创建GUI对象 489 jT"r$""1d 15.2.1 编写程序代码 489 FU]4oKx 15.2.2 运行程序代码 494 PdM*5g4 15.3 使用GUIDE创建GUI对象 496 o4'v> b 15.3.1 启动GUIDE 496 |F~88j{VN 15.3.2 添加“编辑框”控件 498 83?1<v0% 15.3.3 查看程序代码 499 Sf5]=F-w 15.3.4 运行GUI对象 499 D%
@KRcp^b 15.3.5 创建GUI的注意事项 500 =L16hDk o 15.4 小结 502 foyB{6q8 第16章 创建菜单 503 104!!m 16.1 定制标准菜单 503 C*j9Iaj 16.2 使用GUIDE创建自定义菜单 504 ZV#$Z 16.2.1 创建图形界面 505 kC|Tubs( 16.2.2 设置菜单属性 508 SEU\}Ni{ 16.2.3 添加控件 509 Xv*}1PZH 16.2.4 添加“File”菜单的回调函数 511 w7ZG oh( 16.2.5 添加“Thresholding Method”菜单的回调函数 513 *zSxG[s 16.2.6 添加“滚动条”控件的回调函数 519 Okoo(dfM 16.2.7 添加其他控件的回调函数 521 /b+;:
z 16.2.8 编写主调函数 522 AJ4r/b} 16.2.9 运行GUI对象 523 ;&7,73! 16.3 使用M文件创建自定义菜单 525 -Qg,99M 16.3.1 演示GUI的功能 525 9RB`$5F;
16.3.2 添加“File”菜单的功能代码 526 _]EyEa 16.3.3 添加“Options”菜单的功能代码 528 \L
%q[ 16.3.4 添加“Graphs”菜单的功能代码 529 $"1pws?d 16.3.5 添加主调函数 533 Zr9 d&|$ 16.3.6 运行GUI对象 535 U%n,XOJ 16.4 创建快捷菜单 537 |I/,F;' 16.4.1 编写程序代码 537 ;fkSrdj 16.4.2 运行GUI对象 542 a.CF9m5]c 16.5 小结 544 hafECs 第17章 添加控件 545 BP:(IP!& 17.1 创建GUI对象的用户控件 545 w=5 17.1.1 添加控件组件 546 Vbo5`+NAis 17.1.2 添加控件的功能代码 549 >.n;mk 17.1.3 运行程序代码 555 kLq(!Gs 17.2 图像切割界面——综合案例 557 (>mi!: 17.2.1 分析GUI对象 558 pIvfmIm 17.2.2 规划GUI的设计过程 558 ?;+ ^ 17.2.3 创建GUI的工具栏对象 559 H)`@2~Y
17.2.4 准备图形对象的基础文件 560 /'mrDb_ip 17.2.5 处理指针对象 569 ;raz6DRO 17.2.6 设置图形对象的属性 573
{&0mK"z_ 17.2.7 编写主程序代码 576 }E,jR=@ 17.2.8 设置GUI对象的菜单选项 603 d4% `e&K]' 17.2.9 检测程序代码 615 UDVf@[[hN 17.3 小结 621 PqVW'FYe KjBOjD'I 第6部分 MATLAB仿真篇 623 P3i^S_ 第18章 SIMULINK基础知识 624 }2h't.Z<u 18.1 Simulink的基础知识 624 Ma>:_0I5 18.1.1 Simulink概述 624 ;m''9z)2 18.1.2 安装Simulink 625 MSK'2+1T@g 18.1.3 启动Simulink 626 5St`@ 18.2 一个简单的仿真系统 626 di--:h/ 18.2.1 添加模块 627 -}E)M}W 18.2.2 设置模块属性 628 u0s'6= 18.2.3 连接模块 630 r?>V x- 18.2.4 运行仿真系统 631 FOc|*>aKP 18.3 Simulink的工作环境 632 is9}ePC7Xu 18.3.1 Simulink模型窗口界面 634 =l_rAj~I| 18.3.2 使用“File”菜单 635 wL Y#dm 18.3.3 使用“Edit”菜单 636 "Wo.8 18.3.4 使用“View”菜单 637 E(%
XVr0W 18.3.5 使用“Simulation”菜单 639 6g}^Q?cpV# 18.3.6 使用“Help”菜单 640 '/ihL^^@L 18.4 Simulink中的数据类型 640 8^8>qSD1 18.4.1 Simulink支持的数据类型 641 l<W*/}3 18.4.2 数据传递 643 ) @!~8<_" 18.4.3 向量化模块 645 sfyBw 18.4.4 使用Mux模块 646 xLe
=d |6 18.4.5 标量扩展 648 |3S'8OeCI 18.5 Simulink的基本操作 649 \{[D|_
18.5.1 Simulink模型的工作原理 649 %)8d{1at 18.5.2 操作模块 650 m dC`W&r 18.5.3 显示模块的属性 651 `'*F1F 18.5.4 显示输出数值 652 ax<g0=^R 18.5.5 连接线的分支 653 {a]pF.^kf 18.5.6 彩色显示信号线 654 3\7'm] 18.5.7 设置连接线的属性 655 1$);V,DK! 18.6 Simulink的信号 655 'BqrJfv 18.6.1 创建信号 655 aF,jJ}On 18.6.2 添加信号标签 656 m{vT_ei 18.6.3 复数信号 656 ZyHIMo| 18.6.4 虚拟信号 657 anK[P'Y 18.6.5 控制信号 659 O|?Z~ 18.6.6 信号总线 661 TP~(
r 18.6.7 信号组 665 N )'8o}E 18.6.8 使用自定义信号源 670 KLG6QBkj 18.6.9 信号接收器 672 M`)s>jp@w 18.7 Simulink仿真的设置 676 7X(rLd
6# 18.7.1 设置解算器参数 677 Rl y jOf{0 18.7.2 仿真数据的输入输出设置 678 Uc\|X;nkRk 18.7.3 仿真诊断设置 680 9cVn>Fb 18.8 小结 681 uFGv%W 第19章 SIMULINK建模和子系统 682 N
=x]AC, 19.1 Simulink线性系统建模 682 /
c+, 19.1.1 线性系统建模简介 682 A,3@j@bdy 19.1.2 求解抛投小球的轨迹 684 ^?E^']H)5u 19.1.3 求解二阶微分方程 686 _2]e1_= 19.1.4 使用传递函数 690 =ZCH1J5" 19.1.5 使用状态方程 691 tU9rCL:P 19.1.6 “积分器”模块的工作原理 692 ?nB helW^ 19.2 非线性系统建模 693 W3Fy mCI 19.2.1 非线性系统建模简介 694 dK:l&R 19.2.2 求解非线性摩擦模型 696 7J0 ^N7"o 19.3 子系统 703 'wCS6_K 19.3.1 子系统的基础知识 703 )W[KD,0+j 19.3.2 创建子系统 703 5JQd)[Im 19.3.3 使用模块组合子系统 705 oN.Mra]D 19.4 信号输出系统——子系统实例 707 g ^D)x[ 19.4.1 添加控制信号 707 '
%bj9{(0 19.4.2 添加子系统模块 708 p3V9ikyy 19.4.3 运行仿真系统 710 UeMnc 5y 19.5 封装子系统 711
g|tNa/ 19.5.1 封装子系统的创建方法 712 cFRSd
}p= 19.5.2 封装子系统的步骤 712 hp?ad 19.6 ABS系统——封装子系统实例 715 B$K7L'e+- 19.6.1 添加“Bang-bang contorller”子系统 715 38"8,k 19.6.2 添加“brake torque”子系统 717 6b- 19.6.3 添加“tire torque”子系统 717 3m-edpH 19.6.4 添加子系统的程序代码 719 0|WOReskK 19.6.5 添加“subsystem”子系统 721 N2[, aU 19.6.6 运行仿真系统 723 #]?,gwvTf 19.7 使能子系统 725 F7k4C2r 19.7.1 创建使能子系统 725 0-8ELX[# 19.7.2 信号输出系统——使能子系统实例 726 j zxf"X- 19.8 触发子系统 730 @"q~AY 19.8.1 触发子系统简介 730 d/0/$Bz}P 19.8.2 触发子系统的属性 730 pKOT Qf 19.9 触发子系统实例 732 yC9:sQ'k 19.9.1 添加系统模块 733 MuCQxzvkhf 19.9.2 设置“Throttle & Manifold”子系统属性 734 R*JOiVAC 19.9.3 设置“Intake”子系统属性 735 2jI4V;H8g 19.9.4 设置“Compression”子系统属性 736 /ChJ~g " 19.9.5 设置“Combustion”子系统属性 737 OlD7-c2L] 19.9.6 设置“Drag Torque”子系统属性 737 eLHa9R{)B 19.9.7 设置“Vehicle Dynamics”子系统属性 738 o`<h=+a\ 19.9.8 设置“valve timing”子系统属性 738 9b{g+lMZo 19.9.9 运行仿真系统 739 -L^0-g 19.10 小结 740 dg!1wD 第20章 S函数和仿真结果分析 741 J8qu]{0I" 20.1 S函数 741 DI$mD{ 20.1.1 S函数概述 741 ~G|{qVO7A 20.1.2 S函数的运行机理 742 ~NNaLl
20.1.3 S函数模板 742 Y\Fuj) 20.1.4 添加S函数模块 745 c]cO[T_gGa 20.1.5 添加S函数程序代码 747 M]8eW 20.1.6 运行仿真 749 Q%gY.n{= 20.2 振荡运行系统——S函数综合实例 750 =$:4v`W0( 20.2.1 添加系统模块 750 fzGZ :L 20.2.2 添加S函数的程序代码 752 Nlf&]^4(0 20.2.3 添加子系统模块 754 0C9QAJa 20.2.4 运行仿真系统 757 D{&+7C:8. 20.3 分析仿真结果 758 N7j]yvE 20.3.1 分析Simulink模型的特征 758 2u I`$A: 20.3.2 使用Sim命令 760 0{{p.n8a~ 20.3.3 使用Simset命令 761 e!:?_z." 20.3.4 模型的线性化 764 ?kT~)k 20.3.5 系统平衡点分析 766 x~3>1Wr#M 20.4 交替执行系统——综合实例1 768 S7\|/h:4 20.4.1 添加系统模块 768 !0d9<SVC 20.4.2 设置系统模块的属性 769 skmDsZzw
20.4.3 添加“Enabled”子系统 772 1*x5/b 20.4.4 运行仿真系统 775 *;\
K5 20.5 雷达轨迹分析——综合实例2 776 I'6ed`| 20.5.1 系统模块简介 776 IdC k 20.5.2 添加系统模块 776 Poylq]F 20.5.3 添加“Cross-Axis Acceleration Model”子系统 779 %r}KvJgd 20.5.4 添加“Cartesian to Polar”子系统 779 S+e-b'++? 20.5.5 添加“Radar Kalman Filter”子系统 781 YA8yMh*4D? 20.5.6 添加程序代码 783 5. +$v4 20.5.7 运行仿真系统 785 J^<j=a|D 20.6 小结 786 ;4O;74`Zh Z"+rg9/p 第7部分 高级应用篇 787 )}zA,FOA* 第21章 文件I/O 788 {?h6*>-^Z 21.1 处理文件名称 788 +kdU%Sm 21.2 打开和关闭文件 790 .+yJh 21.2.1 打开文件 790 FdK R{dX} 21.2.2 关闭文件 792 >P]I&S-. 21.3 处理二进制文件 793 F4aJr%!\6S 21.3.1 读取M文件 793 !&`7 21.3.2 读取TXT文件 796 :h](;W>H 21.3.3 写入二进制文件 798 A.'`FtV 21.4 处理文本文件 799 =tvm= 21.4.1 读取文本文件 799 ^PCL^]W 21.4.2 使用csvwrite命令读入文本文件 804
5G]#'tu 21.4.3 使用dlmwrite命令读入文本文件 805 (*^E7
[w 21.5 处理图像 806 0UAr}H.: 21.6 小结 810 ^Qb!k/$3y 第22章 MATLAB编译器 811 }M"'K2_Z 22.1 编译器概述 811 1>O0Iu 22.1.1 编译器的功能 811 h19.b:JT 22.1.2 Complier 4.0的性能改进 812 HN&vk/[ 22.2 编译器的安装和配置 812 9#=IrlV4 22.2.1 前提准备 812 -QHzf&D? 22.2.2 配置编译器 813 tX2>a 22.3 编译过程 818 y O9pEO|W 22.3.1 安装MCR 818 -<VF6k< 22.3.2 代码的编译过程 819 zj$Z%|@$ 22.4 编译命令 820 EXM/>PG 22.4.1 编译命令的格式和选项 820 !nD[hI8P 22.4.2 处理脚本文件 821 `S!uj <- 22.5 创建独立运行的程序 823 3T#3<gqM[ 22.5.1 编译M文件 823 ?[|4QzR 22.5.2 编译M和C的混合文件 826 CEJG=*3 22.5.3 编译包含绘图命令的M文件 828 5'}!v 22.6 小结 833 OKNs (H 第23章 应用程序接口 834 looPO:bo^ 23.1 C语言MEX文件 834 *~aI>7H 23.1.1 MEX文件的数据 834 }v|[h[cZ 23.1.2 MEX文件的结构 835 L[9+xK^g 23.1.3 MEX文件的实例 838 j2&OYg 23.2 MAT文件 842 I>(z)"1 23.2.1 使用C语言创建MAT文件 843 ovRCF(Og, 23.2.2 使用Fortran语言创建MAT文件 846 ?9.? w-Q' 23.3 MATLAB引擎技术 849 *{n,4d\.. 23.3.1 引擎技术概念 850 u*YuU%H= 23.3.2 引擎技术应用 850 kc/H 23.4 Java接口 854 %L,, 23.4.1 Java接口 854 r?{LQWP>e 23.4.2 Java接口应用 860 <PA$hTYM 23.5 小结 865 _:z;j{@4 :.o0< 第8部分 用户工具箱篇 867 !QzMeN;D 第24章 图形图像工具箱 868 j1C0LP8 24.1 MATLAB中的图像 868 bsS|!KT 24.1.1 图像类型 868 !c;p4B) 24.1.2 多帧图像 870 (6_/n&mF 24.1.3 读取图像文件 871 'k) P(H 24.1.4 查看图像文件信息 873 \$++.%0 24.2 显示图像 875 \>CBam8d 24.2.1 默认显示方式 875 SodW5v a 24.2.2 添加颜色条 875 ,kuFTWB 24.2.3 显示多帧图像 876 (IWd?,H,n 24.2.4 显示动画 877 X!'Xx8 24.2.5 三维材质图像 878 NomK(%8m$ 24.3 图像的几何运算 879 S)1:*>@ 24.3.1 缩放图像 879 +\@\,{Ujy 24.3.2 旋转图像 881 pc(9(. | 24.3.3 裁剪图像 883 A}+r;Y8[h 24.4 图像的灰度变换 884 T%b^|="@ 24.4.1 图像的直方图 884 l@2`f#y1~< 24.4.2 灰度变换 886 p~y
4q4 24.4.3 均衡直方图 888 A^jm<~ 24.5 图像的滤波 889 2+rao2
24.6 分析图像 892 G5@@m- 24.6.1 分析图像的像素信息 892 VY26Cf"
24.6.2 分析图像的灰度信息 893 Gf$>!zXr 24.6.3 绘制等高图 894 W8/6 24.7 小结 895 o?x|y 第25章 信号工具箱 896 0{@Ovc 25.1 产生信号 896 ^,r;/c9A8 25.1.1 周期方波和锯齿波 896 -&^( T 25.1.2 周期Sinc波 897 tg4&j$ 25.1.3 高斯调幅正弦波 898 =<tEc+!T3 25.1.4 调频信号 899 O[J+dWyp 25.1.5 高斯分布随机序列 900 jWjK -q@Y 25.2 随机信号处理 901 O-m}P 25.2.1 随机信号的互相关函数 901 8i~'~/x 25.2.2 随机信号的互协方差函数 902 biuo.OG] 25.2.3 谱分析——psd函数 903 h*'5h! 25.2.4 谱分析——pwelch函数 905 YtKX\q^. 25.3 模拟滤波器设计 906 Y\F H4}\S 25.3.1 巴特沃斯滤波器 906 JVYYwA^. 25.3.2 切比雪夫I型滤波器 907 9Ei#t FMc 25.3.3 切比雪夫Ⅱ型滤波器 908
MO+0]uh: 25.4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909 .=<pU k 3G 25.4.1 巴特沃斯数字滤波器设计 910 S5p\J!k\B 25.4.2 切比雪夫I型数字滤波器设计 911 e 2&i 25.4.3 切比雪夫II型数字滤波器设计 913 7q=xW6 25.5 小结 914 (8/xSOZ[ 附录A MATLAB常用函数检索表 915 !K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