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儿 |
2008-07-07 13:50 |
红外探测技术在航空光电技术方面运用的发展
在军事航空领域,对目标的探测定位能力的更高要求已成为航空电子系统不断扩展的需求牵引之一,而现代隐身技术、对地攻击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使光电探测设备的地位不断上升。 LnRi+n[@7 ]N(zom_0d 目前隐身技术主要是针对电磁微波雷达而设计的,而对可见光或红外光波段只能降低其可探测水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隐身,在短期内技术上的难度很大。任何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发出红外辐射,其他部位温度不同,辐射率不同,就会形成物体的红外图像,经过大气传输,就能被红外探测设备所探测,经光电转换,成为人眼可观察的图像,这完全是被动探测的过程。 8#Z\ }gGz d$?n6|4 红外探测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符合隐身飞机自身高度隐蔽性的要求,即被动探测、不辐射电磁波,而且由于工作波长较微波雷达短3~4个数量级,可以形成高度细节的目标图像,目标分辨率高。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红外探测系统正逐步成为新一代战斗机的主要传感器之一,与电磁微波雷达处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 1(;33),P8 $OFFH[_z 到目前为止,红外探测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现已大批装备的主流产品是采用扫描焦平面4n或6n阵列的第二代前视红外系统。扫描焦平面阵列(fpa)是碲镉汞多元线列并联扫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增加线列的单元数量,而且增加线列(行)数,形成串并扫描,同时采用多级时间延迟和积分(tdi)技术把串联扫描同一行单元的光电信号依次延迟并相加。它采用阻抗低的光伏型碲镉汞材料,能与硅电荷耦合器电路低耗耦合。碲镉汞多元焦平面阵列与硅电荷耦合器中间由铟柱连接形成夹层结构从而制成混成双片焦平面阵列红外探测器。 ]O9f"cj b1>$sPJ+ x4m_(CtK 目前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已经研制出48×4、288×4、480×4、和960×4元光伏型碲镉汞扫描焦平面阵列,美国主张在第二代前视红外中采用480×4元,欧洲则采用288×4元。扫描焦平面阵列已经成熟并列入rah-66"科曼奇"直升机等计划,开始在第二代前视红外以及红外成像导弹寻的器和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中应用。其分辨率较第一代前视红外增加了50%~60%,探测距离更远,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工作也更有效。 B=Jd%Av RH'F<!p 扫描焦平面阵列的优点在于降低了噪声等效温差(netd)和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因而使前视红外的探测距离增大了50%甚至一倍。但是,它的探测单元数量仍然不够多,满足不了全视场成像的要求,属于扫描线列与凝视焦平面阵列之间的过渡型。 y1"^S {R{%Z 第三代前视红外的标志是凝视焦平面阵列。与前一代产品相比,增加了探测单元的数量,取消了光机扫描器;利用微电子技术把探测阵列和各种信息处理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或混成在两个芯片上,消除大量从杜瓦瓶内向外的引线;以新型中、长波红外探测材料,替代难加工且昂贵的碲镉汞。凝视焦平面阵列被认为是热成像(包括前视红外)技术的一次革命,成为第三代热成像器的标志。 *}iT6OJ 5W]N]^v 在最新的机载光电探测系统中,已经开始大范围地采用第三代凝视型前视红外,如lantirn2000、liteningⅱ等项目中,都采用了3~5微米的红外焦平面器件。 S5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