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讯技光电&黉论教育 -> 激光与物理光学-《GLAD典型案例手册》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infotek 2024-01-22 14:38

激光与物理光学-《GLAD典型案例手册》

前言 4wID]bKM  
o7J  
GLAD是由美国Applied Optics Research(AOR)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的物理光学软件,特别适用于激光领域各种光学现象的仿真和评估!软件的开发者George Lawrence教授长期在光学领域排名NO.1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任教,在物理光学特别是激光领域拥有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目前GLAD软件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和公司作为仿真评估工具广泛使用。 tw^,G(  
4{hps.$?~  
GLAD使用复振幅来描述光束,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结合分步傅里叶算法进行传输分析,几乎能对所有类型的激光系统进行分析,或对物理光学系统做完整的端-对-端的分析处理,还囊括各种激光增益模型、数种非线性过程和许多其它的激光及物理光学效应。 SH_(rQby  
GLAD的使用方法为调用内部各类“积木”进行建模、传输和分析。积木的类型包括:用于进行系统和光束初始化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像差和相位屏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传统光学元件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非线性过程的命令;用于表征激光增益介质的命令;用于光束参数诊断的命令;用于计算结果输入、输出的命令等。只要将不同类型的积木有机“组装”起来就可以轻松实现任意光学系统的模拟。 FME3sa$  
: >6F+XZ  
GLAD的应用领域包括:(1)包含传统光学元件,如各种透镜、反射镜、棱镜的光学系统的衍射传输分析;(2)光束质量的分析和评价;(3)二元衍射光学元件的分析;(4)各种波导的分析;(5)激光系统的分析:无源腔性能分析,含各类增益介质的有源腔分析;(6)多种非线性过程的模拟。 uJFdbBDSh  
=U#dJ^4P  
为了使广大有志于采用GLAD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及仿真的师生及研究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GLAD的功能,熟悉GLAD的使用,本书从GLAD的案例手册中精选了二十七个案例进行解读,希望对于各位运用GLAD解决实际问题有所裨益。 OUeyklw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MaRi+3F  
(eCJ;%%k  
3a?o3=  
目录 ln?v j)j  
前言 2 HG+%HUO$  
1、传输中的相位因子与古伊相移 3 .q%WuQw  
2、带有反射壁的空心波导 7 0J?~N`#O|  
3、二元光学元件建模 14 3&u&x(   
4、离轴抛物面聚焦过程模拟 21 Y%PwktQm  
5、大气像差与自适应光学 26 zA$k0p  
6、热晕效应 29 u+'tfFds&  
7、部分相干光模拟 34 ^aH \7J@Y  
8、谐振腔的优化设计 43 @\|_  
9、共焦非稳腔模拟仿真 47 NdL,F;^  
10、非稳环形腔模拟 53 PV9pa/`@  
11、含有锥形反射镜的谐振腔 58 Svondc 4  
12、体全息模拟 63 7NDr1Z#B6V  
13、利用全息图实现加密和解密 68 r30 <(nF  
14、透射元件中由热效应导致的波前畸变 75 7on.4/;M  
15、拉曼放大器 80 @!`Xl*l  
16、瞬态拉曼效应 90 '+osf'&  
17、布里渊散射散斑现象聚焦几何模拟 97 AD1=[I3  
18、高斯光束的吸收和自聚焦效应 104 M[6:p2u  
19、光学参量振荡器 109 p3 w  
20、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 114 |&FkksNAl\  
21、ZIG-ZAG放大器 122 ;.TRWn#  
22、多程放大器 133 ?YZ- P{rTS  
23、调Q激光器 153 `Jzp Sw  
24、光纤耦合系统仿真 161 lTd #bN  
25、相干增益模型 169 &Q>k7L!  
26、谐振腔往返传输内的采样 181  c|M6 <}  
27、光纤激光器 191 QA<Jr5Ys  
A9wh(P0\  
GLAD案例索引手册 g=;%  
P8>~c9$I  
目录 zx-81fx+k  
4<% *E{`  
目   录 i } \XfH  
VO$ iNK  
GLAD案例索引手册实物照片
)xbHCoU,  
GLAD软件简介 1 Olh<,p+x  
Ex1: 基本输入和RTF命令文件 2 poToeagZ~Q  
Ex1a: 基本输入 2 }HY-uQ%@g  
Ex1b: RTF命令文件 3 c )G3k/T5  
Ex2: 光束初始化与自动单位控制 4 Wzw7tLY._  
Ex2a: 高斯与超高斯光束的生成, 自动单位 5 R~)\3] "2m  
Ex2b: 利用束腰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5 v#.r.{t  
Ex2c: 利用光栅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6 j#+!\ft5  
Ex2d: 浅聚焦的光束和矩阵尺寸的计算 6 KTP8?Q"n0  
Ex3: 单位选择 7 (>r[- Bft  
Ex4: 变量、表达式和数值面 7 G5C I<KRK#  
Ex5: 简单透镜与平面镜 7 [/Rf\T(,jn  
Ex6: 圆锥反射面与三维旋转 8 ,6om\9.E@  
Ex7:  mirror/global命令 8 fZ*+2T>  
Ex8: 圆锥曲面反射镜 11 ;`^WGS(3.%  
Ex8a: 间隔一定距离的共焦抛物面 11 ~g5[$r-u-u  
Ex8b: 离轴单抛物面 12 ^~3SSLS4"  
Ex8c: 椭圆反射镜 12 K2J \awX  
Ex8d: 高数值孔径的离轴抛物面 12  *T5!{  
Ex8e: 椭圆反射面阵列的本征模式分析法 12 > U%gctIg  
Ex9: 三维空间中采用平面镜进行光束控制 17 1(|'WyD  
Ex10: 宏、变量和udata命令 17 i[?Vin  
Ex11: 共焦非稳腔 17 f}x.jxY?  
Ex11a: 非稳定的空谐振腔 18 _i20|v   
Ex11b: 带有切趾效应的非稳空腔 18 b)=[1g/=L  
Ex11c: 发散输出的非稳腔 19 k} |   
Ex11d: 注入相反模式的空腔 19 maXG:l|  
Ex11e: 确定一个非稳腔的前六个模式 20 hRK/T7v  
Ex12: 不平行的共焦非稳腔 20 SV2M+5#;  
Ex13: 相位像差 20 zmSUw}-4 N  
Ex13a: 各种像差的显示 21 vTJ}8  
Ex13b: 泽尼克像差的位图显示 23 fSs4ZXC  
Ex14: 光束拟合 23 bT^I"  
Ex15: 拦光 24 B2C$N0R#  
Ex16: 光阑与拦光 24 @te!Jgu{  
Ex17: 拉曼增益器 25 ~ xft  
Ex18: 多重斯托克斯光束的拉曼放大 26 . r[Hu40p  
Ex19: 会聚光束的拉曼过程,简单动力学分步法 26 x "^Xj]-  
Ex20: 利用wave4的拉曼放大,准直光束 28 bdQ_?S(  
Ex21: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准直光几何传输 29 4cl\^yD  
Ex22: 准直光的拉曼增益与四波混频 29 e> (<eu~P  
Ex23: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会聚光束 30 m^GJuP LW  
Ex24: 大气像差与自适应光学 31 F.w 5S!5Q  
Ex24a: 大气像差 32 P!+'1KR  
Ex24b: 准直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K':K{ee>  
Ex24c: 会聚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bZ/haU}A  
Ex25: 地对空激光通讯系统 32 i`dC G[  
Ex26: 考虑大气像差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8d^^0  
Ex27: 存在大气像差和微扰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an9WMF  
Ex27a: 转换镜前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Il= W,/y  
Ex27b: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j( RWO  
Ex27c: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以及自适应光学的影响 35 )6|yb65ZUX  
Ex28: 相位阵列 35 Qj.l:9%  
Ex28a: 相位阵列 35 `kZ@Zmj#  
Ex28b: 11×11的转向激光阵列,阻尼项控制 35 Gu2P\I2zx  
Ex29: 带有风切变的大气像差 35 &?*V0luP)  
Ex30: 近场和远场的散斑现象 36 = c>Qx"Sw  
Ex31: 热晕效应 36 /J:bWr  
Ex31a: 无热晕效应传输 37 J|w\@inQ  
Ex31b: 热晕效应,无动力制冷 37 YwZ Z{+n  
Ex31c: 热晕效应,动力制冷和像差 37 [&&1j@LQ*  
Ex32: 相位共轭镜 37 {j:hod@-:5  
Ex33: 稳定腔 38 @@8J6*y  
Ex33a: 半共焦腔 38 ]y,==1To  
Ex33b: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理想透镜 39 ;)!Sp:mHX  
Ex33c: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透镜组 39 #ZYVc|sT+  
Ex33d: 多边形谐振腔的分析 39 RV5n,J  
Ex33e1: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1) 40 WXmn1^"kK}  
Ex33e2: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2) 40 $+>M{fg?  
Ex33f: 半共焦腔的全局定义 41 mxz-4.  
Ex33g: 线型遮光触发TEM10 41 \hM|(*DL  
Ex33h: 带有旋转末镜的半共焦腔 41 )FpZPdN+h  
Ex33i: 两种波长的平行平面腔 42 t5#rps\;  
Ex33j: 多光束在同一个谐振腔中传输 42 DRc)iE>@  
Ex33k: 拓展腔与伪反射 42 AO=h 23ZI  
Ex33l: 谐振腔耦合 43 BI $   
Ex33m: 通过正交化确定高阶模 45 TW[_Ko86  
Ex34: 单向稳定腔 45 /XhIx\40 l  
Ex35: 分布式传输通过一个折射面 47 /)4I|"}R0I  
Ex35a: 分布式传输,孔径划分方法 51 c2e tc8  
Ex35b: 分布式传输,入射光中添加相位光栅 53 ad:&$  
Ex35c: 分布式传输,折射面上添加相位光栅 54 k[HAkB \{  
Ex35d: 光束传播到带有相位光栅的倾斜表面上 56 qeL5D*  
Ex35e: 光束传播到带有圆形孔径的倾斜表面上 56 *X, /7C   
Ex36: 有限差分传播函数 57 m"o ;L3  
Ex36a: FDP与软孔径 58 pb$~b\s]=  
Ex36b: FDP与FFT算法的硬孔径 58 }w1~K'ck}>  
Ex37: 偏振和琼斯矩阵 58 uwjGDw  
Ex37a: 偏振与琼斯矩阵 58 iv>SsW'p_  
Ex37b: 偏振,表面极化效应 60 ^d~1E Er  
Ex37c: 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透射和反射系数 61 nSkPM 5\TI  
Ex37d: 偏振,古斯-汉欣位移(1) 61 D;_ MPN[  
Ex37e: 偏振,采用jsurf/goos命令的古斯-汉欣位移(2) 61 AKRTBjG"  
Ex37f: 采用三维偏振片寻址的双折射楔 61 VxXzAeM  
Ex37g: 通过达夫棱镜之后光束的偏振性质 62 w\DVzeW(  
Ex38: 剪切干涉仪 qt;y2gf=  
62 LWHd~"eU  
Ex39: 传输中的高斯相位因子与古伊位移 62 l"2OP6d  
Ex40: 相位共轭,有限相互作用长度 64 #:^YI c  
Ex41: 空间滤波对偏振的影响 64 82]vkU  
Ex42: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模式匹配输入 65 opJMS6%r  
Ex43: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反向模式输入 66 JM\m)RH0  
Ex44: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带有像差的反向模式输入 66 ;d'Z|H;  
Ex45: 环形非稳腔,工作物质具有聚焦性质 66 iTV) NsC}  
Ex46: 光束整形滤波器 68 "sl1vzRN  
Ex47: 增益片的建模 68 dVFf.  
Ex47a: 满足比尔定律增益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 vsr[ur[eP  
Ex47b: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 ijdXU8  
Ex47c: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单步骤 70 &bp=`=*  
Ex47d: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 70 NN1$'"@NL  
Ex47e: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多光束的饱和 70 WN_pd%m  
Ex48: 倍频 70 I<8sI%,s  
Ex49: 单模的倍频 71 >$,y5 AJ&  
Ex50: TE与TM波导模式的外耦合偏振 71 y;AL'vm9  
Ex51: 诱导偶极子的TE与TM外耦合计算 71 aBw2f[mo  
Ex51a: TE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 [w&$|h:;  
Ex51b: TM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 h?FmBK'BAd  
Ex52: 锥像差 72 ty*@7g0k  
Ex53: 厄米高斯函数 74 o`q_wdy?  
Ex53a: 厄米高斯多项式 75 n Ml%'[u  
Ex53b: 径向偏振光的建构,HG(1,0)和HG(0,1)正交偏振得到 75 ZJ 77[  
Ex54: 拉盖尔函数 75 #~.w&~ :  
Ex55: 远场中的散斑效应 75 `p7&> BOA  
Ex56: F-P腔与相干光注入 75 _!?Hu/zo  
Ex56a: 确定理想高斯模式的古伊相位 76 y:v xE8$Q  
Ex56b: 在古伊相位附近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面,峰值出现在140° 76 NM6Teu_  
Ex56c: 通过正交化确定损耗第二小的模式的古伊相位及其建立过程 76 S.d^T](  
Ex56d: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 76 *s>BG1$<  
Ex56e: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续) 76 -M1YE  
Ex56f: 在纵模空间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描 76 K&U7H:  
Ex57: 稳定谐振腔中利用遮光来产生高阶模式 76  HC a  
Ex58: 高斯光束的吸收和自聚焦效应 77 }A:<%N  
Ex58a: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无吸收情况 79 2d {y M(=(  
Ex58b: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有吸收情况 79 DmBS0NyR7Y  
Ex58c: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比尔定律与自聚焦 79 zBP>jM(8  
Ex58d: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吸收、自聚焦、像差 79 Y"6w,_'m  
Ex59: 带有中心拦光球差的焦平面图 79 ,s_T pq  
Ex59a: 焦平面上的球差,有拦光 80 Zb134b'  
Ex59b: 焦平面上的球差,无拦光 80 WwUv5GZTW  
Ex59c:  2f透镜,焦平面扫描 80 Ii^5\v|C  
Ex60: 椭圆小孔的尺寸与位置优化 80 j* *s^Sg  
Ex60a: 对散焦的简单优化 80 1& '8Y  
Ex60b: 优化的数值验证,数值目标 81 b77>$[xB  
Ex60c: 优化的数值验证,阵列目标 81 u]ZqOJXxu  
Ex60d: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数值验证 81 D Kw*~0  
Ex60e: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内置函数 81 QZ?=M@|f  
Ex61: 对加速模型评估的优化 82 4ON_$FUe  
Ex62: 具有微小缺陷的线性光栅 82 \J6hI\/4^  
Ex62a: 平面波光栅,小的遮光片的影响 85 XK5<Tg  
Ex62b: 平面波光栅,第二个光栅的影响 85 >"@?ir  
Ex63: 比尔定律与CO2增益的比较 85 )#}mH@  
Ex64: 采用单孔径的透镜阵列 85 !2|=PB' M  
Ex65: 非相干成像与光学传递函数(OTF) 85 ((^sDE6(  
Ex66: 屋脊反射镜与角立方体 86 wfP5@!I  
Ex67: 透镜和激光二极管阵列 87 ee/&/Gt  
Ex67a: 六边形透镜阵列 88 ;kJu$U  
Ex67b: 矩形透镜阵列 88 7rC uu*M  
Ex67c: 透镜阵列用于光学积分器 88 BnM4T~reOF  
Ex67d: 矩形柱透镜 88 LsM7hLy  
Ex67e: 焦距为25cm的微透镜阵列 88 ,\aUq|~  
Ex67f: 两个透镜阵列创建1:1的离焦成像器 88 -.|4Y#b:&  
Ex67g: 透镜组对光纤阵列进行准直 88 07/L}b`P  
Ex67h: N×N的激光二极管阵列,高斯型包络面 88 Ol')7d&  
Ex68: 带有布儒斯特窗的谐振腔 88 p<v.Q   
Ex68a: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μ 89 )kJH5/  
Ex68b: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00μ 89 l6u&5[C  
Ex69: 速率方程与瞬态响应 89 `:eViVl6e  
Ex69a: 速率方程增益与模式竞争 89 _7D_72  
Ex69b: 红宝石激光的速率方程增益 92 /S\cU`ZVe  
Ex69c: 速率方程与单步骤 92 }elH75[64  
Ex69d: 半导体增益 92 )!Bd6-  
Ex69e: 三能级系统的增益,单一上能级态 93 Z h/Uu6  
Ex69f: 速率方程的数值举例 93 0gn@h/F2%  
Ex69g: 单能级和三能级增益的数值举例 93 $y?k[Y-~  
Ex69h: 红宝石激光的速率方程 93 $^tv45  
Ex69i: 一般的三能级激光系统的速率方程 93 5`<eKwls  
Ex69j: 稳态速率方程的解 93 Xm4CKuU@  
Ex69k: 多步骤的单能级和三能级激光的速率方程 93 sgr=w+",Q  
Ex70: Udata命令的显示 93 ?K@t0a   
Ex71: 纹影系统 94 yxBUj*3  
Ex72: 测试ABCD等价系统 94 ^MmC$U^n  
Ex73: 动态存储测试 95 ]p~IYNl2%j  
Ex74: 关于动态存储分布更多的检验 95 F#{gfh  
Ex75: 锥面镜 95 S }>n1F_  
Ex75a: 无焦锥面镜,左出左回 95 hGf-q?7  
Ex75b: 光束回射时无焦锥面镜发生偏移,左出左回 97 E&B{5/rv  
Ex75c: 左右相反方向的无焦锥面镜 97 b%t+,0s|  
Ex75d: 无焦锥面镜,位置偏移较大 98 [ "xn5l E  
Ex75e: 内置聚焦锥面镜的稳定谐振腔 .]|Zf!>}s  
。。。。后续还有目录 L;QY<b  
对这两本书感兴趣的可以扫码加微联系 T#O??3/%$1  
SLhEc  
[attachment=125392]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激光与物理光学-《GLAD典型案例手册》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