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龙果 |
2023-08-21 16:52 |
RP Fiber Power | 光在阶跃型折射率多模光纤中的异常情况
光在阶跃型折射率多模光纤中的异常情况 Am=PUQF$ )oxP.K8q)U C#?d=x 多模光纤的使用中,例如从光源传输至应用的常为阶跃型折射率的光纤(即在整个纤芯中拥有恒定折射率的的光纤)。虽然这是一种相当简单的构造,但它仍有一些令人惊讶的现象,而且通常只能通过波动光学来解释,而不能用几何光学的理论解释。在实践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在传统的教科书中没有答案的问题,本文解释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y03V 4Tzu"y 在所有的导模下拥有相同的光功率? G`9F.T_Z^) @qhg[= @ 一些问题,与光纤的导模的光功率分布有关,而这些分布取决于发射条件。 3d)+44G_) z`r4edk3 第一个问题是:当我们在所有波导模式下达到了同样的光功率,光场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有趣的是,我们还需要更多参数以弄清楚它意味着什么:我们指的是单色光还是多色光在所有波导模式下的电场同步振荡? GLKN<2|2@y 4;c_ %=cU 让我们来假定为第二种,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况。进行最简单的假设,对于多色光的情况,假定各个模式的场间互不相干,场强分布为不同模式下(例如在光纤内或光纤后的某个位置)光强度非相干叠加。如果有部分相干的情况,事情会变复杂许多。 CIik@O* Y'a(J 7 使用 RP Fiber power 软件进行以下模拟,首先,假定纤芯半径为 15 微米,数值孔径为 0.2,波长为 940nm,该光纤有 56 个LP模,如果分别计算l为非零时的两个不同方向,则有 105 个的 LP 模式。 = cI\OsV&? 98%tws`
[attachment=119684] Q-dHR
i %"KWjwp 不出意料的,虽然我们没有得到一个完全平坦的曲线,但也很接近了。 (zLIv9$ Mn\B\ 下图曲线为远场分布,即光在光纤后的自由空间中传输了很长一段距离。 7E6?)bgh ~{7NTW
[attachment=119685] A[$wxdc j&G~;(DY 光纤的极限角度符合给定数值孔径 NA= 0.2 的预期值,但是分布看起来有点奇怪:预测应该是一个扁平的曲线,但中间的波峰是什么?是因为模式数较少产生的结果么?但是,当模式半径增大一倍后(30 微米,v数为 40.1),我们可以得到 211 种模式(计算不同的方向下为 409 个),情况变得更加极端 ^nm!NL{z^ Z%n.:I<%ZV
[attachment=119687] l<K.!z<-:8 我自己也感到十分惊讶,想知道这个波峰与哪些模式有关,也许是某些低阶模式,因为高阶模式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发散角,而不会在这么小的角度产生这样的波峰?但是出乎意料,结果说明这是一个阶数高的模式产生的,下面是阶数最高的五个模式(即传播常数最小) k&"qdB(I $Q$d\Yvi
[attachment=119693] U#1yl6e\I cCbr-Z& 我们可以看到是 LP_{1, 13} 产生了这个奇怪的波峰,其他的模式对这个波峰贡献不大,为了理解,我们需要查看相应的近场的分布。 G-i_s6Wu Y)5uK:)^
[attachment=119694] :ktX7p~ 重点是 LP_{1, 13} 模式,由于接近其截止波长,其强度分布延伸到光纤包层中相对较远的地方-这种现象只能用波动光学来理解。这种相对较为宽泛的空间分布导致了远场贡献的低发散性。 .W+4sax: n]{}C.C= 所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入射条件下可以做到么?如果我们仅在光纤纤芯的区域输入光,而模式向包层延伸的越多,则与输入光的分布重叠就会越少,得到的光功率就会给更小。所以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应该会衰弱很多。 o-CJdOS
iIEIGQx 模拟发射条件 YK+Z0ry W6/p-e5y 毫无疑问,模拟典型的入射条件当然十分有意义,但在技术上有些麻烦——如何构建一个具有有限相干性的光场,分布的相邻位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 b!HFv;^N Uus)2R7 利用我们的 RP Fiber Power 软件,人们可以利用以下方法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少量脚本就可以解决。 Z!i'Tbfn ?'#;Y"RT 在光纤端口创建一个具有适当空间分辨率的二维复合场振幅阵列。 J&Q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