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光电资讯及信息发布 -> 那些与量子“纠缠”的青年科学家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cyqdesign 2022-05-04 10:51

那些与量子“纠缠”的青年科学家

1900年,德国。42岁的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论”,曾经坚不可摧的牛顿力学大厦,被一束来自微观世界的光探出罅隙。100多年后,中国。“墨子号”“九章”“祖冲之号”……站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新起点,我国量子科技捷报频传,已成为国际量子科研版图上的重要力量。 yWsJa)e3*@  
\J@i:J6x$1  
这些成绩背后,是一群心怀“国之大者”的青年科学家,他们用青春砥砺报国之志、勇攀科技高峰,成为我国量子研究领域的“天团”。 G:u-C<^'  
ey icMy`7{  
“搞科研,失败是家常便饭” /HlLfW  
?<_yW#x6  
“教科书上看到的成功只是偶发事件,失败才是常态。”39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荣星说,如何面对失败,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嘛。”他笑道。 `TugtzRU  
heLWVI[so  
22岁前,荣星的人生字典里似乎找不到“失败”二字。2001年,18岁的他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后又被保送本校硕博连读。 6xDYEvHS  
sR(or=ub~  
2005年,读研一的荣星选择科学仪器作为研究方向,开始了和量子的无限“纠缠”。他满怀憧憬地跨入这条赛道,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Nd5G-eYI  
):LgZ4h  
[attachment=112279] \U(;%V  
荣星在实验室工作。
@jXdQY%{  
“仪器功能受限、方案被反复推翻、实验结果不及预期……”荣星说,当时,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因为缺少实验仪器和实验样品,连做实验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o JM||ZA  
-eZ$wn![  
十年一瞬,荣星熬过了一个个不眠夜和一次次失败。经过努力,他和同事们利用自主研制的磁共振装备,实现了目前国际最高精度的自旋操控。“科学研究可以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永远没有尽头。”荣星说,作为青年科学家,要继续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书写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答卷。 S!\4,6  
e7T}*Up  
“让科技成果服务更多人” +>v3&[lGv  
"4`i]vy8  
2009年,刚迈入而立之年的青年科学家孙方稳做了一个可能改变一生的选择。 ]VuB2L[D  
2h_XfY'3pX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出站后,他放弃国外优渥的待遇,回到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w;d4r8x  
R&lJ& SgC  
“当时没想那么多,因为郭老师希望我回来。”孙方稳说。他口中的“郭老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信息学家郭光灿。 aicvu(%EE  
_zuaImJ0o  
选择,从1997年开始。 lfle7;  
Rw j4  
那一年,孙方稳高考。“除了物理发挥正常,数学和化学的成绩都不理想。”他说。即使这样,他仍以高分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Nft~UggK  
r4X0. mPY*  
选择专业时,他不假思索地选了“发挥正常”的物理专业。 O %x<  
U,;a+z4\  
4年本科求索,6年研究生生涯,博士毕业那年,他又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正是郭老师的支持和对科研的热爱,让他真正投身量子传感领域,不断学习、研究、深造。 :TPT]q d@  
]$4DhB  
回国那年,他许了个愿:再过10年,我们的科研成果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Z$a5vu*pg  
B^;G3+}  
10年后,愿望终成。 #o>~@.S#:0  
[9hslk  
[attachment=112280] O_gr{L}  
孙方稳(左二)在检查仪器。
qdss(LZ  
孙方稳参与研究的量子传感技术在近几年基本实现了自主可控,并且已经看到成果转化的可能性。 ][gr(-68  
}jfOs(Q]  
“研究成果不能‘躺在纸上’,要让它服务于人。”孙方稳说,从理论突破到转化成技术应用,有的可能要数十年。 *-.{->#Y  
HITw{RPrW  
“但有朝一日,可以看到研究成果走进你我生活,我觉得值。”孙方稳说。 _m?TEq B  
JY5)^<.d  
“我这一生,只想做成这一件事” jyLE  
ZqONK^  
2021年10月26日,朱晓波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9a$\l2  
?QJS6i'k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我国成功构建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求解“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的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0万倍以上,这使得中国成为目前唯一在两条技术路线上达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 J*!_kg)>J  
@zQ.d{  
朱晓波,就是“祖冲之二号”项目的具体负责人。 z_;:6*l=:  
B IW?/^  
关山难越从头越。2008年,已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副教授的朱晓波放弃教职,前往日本深造。那一年,他32岁。 88]4 GVi  
vzXfJP  
5年后,他婉拒导师的挽留,回到物理研究所。 >'/KOK"  
3QD+&9{D  
[attachment=112281] 6bE~m<B\`  
朱晓波在工作中。
gpvzOW/  
回国3年后,朱晓波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研制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 =ws iC'  
6_&uYA<8pE  
接下来几年,数十名科研人员陆续加入。他们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为我国量子计算领域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在这条关乎人类未来的赛道上,中国不能落后,我们不敢停下来。”朱晓波说。 p%ve1>c  
Ifx EM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未来。希望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可以为建成科技强国贡献力量。”朱晓波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有限的人生里,做着值得奋斗终生的事情。“我的一生,只想做成这一件事。”他说。 aSGZF w  
:l;SG=scx  
(来源:新华社,戴威、曹嘉玥)
likaihit 2022-05-05 00:13
致敬科学家
redplum 2022-05-05 00:14
太牛了
tassy 2022-05-05 01:27
青年科学家牛了
tomryo 2022-05-05 07:12
那些与量子“纠缠”的青年科学家
有生之年 2022-05-05 08:32
中国科学家才有中国未来
daite1978 2022-05-05 08:33
青年科学家牛了
孔令浩 2022-05-05 08:54
厉害了
光电青年 2022-05-05 08:57
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或许真的是清晰的 <N~&Leh  
悠悠白云 2022-05-05 09:03
科学家
wmh1985 2022-05-05 09:04
1900年,德国。42岁的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论”,曾经坚不可摧的牛顿力学大厦,被一束来自微观世界的光探出罅隙。100多年后,中国。“墨子号”“九章”“祖冲之号”……站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新起点,我国量子科技捷报频传,已成为国际量子科研版图上的重要力量。
光学白小白 2022-05-05 09:32
如何面对失败,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
木子示羊 2022-05-05 10:07
那些与量子“纠缠”的青年科学家
blacksmith 2022-05-05 10:19
致敬科学家
杨森 2022-05-05 10:45
青年科学家牛了
churuiwei 2022-05-05 10:52
42岁的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论”,曾经坚不可摧的牛顿力学大厦
silence唯爱 2022-05-05 11:41
脚踏实地
halfy 2022-05-05 11:57
潘老板身边一堆强人
halfy 2022-05-05 11:58
本科同学就是墨子号团队的,天天各种戈壁滩跑来跑去不容易。
zhouxi 2022-05-05 13:39
希望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可以为建成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天灰灰123 2022-05-05 13:48
厉害了
盛妖001 2022-05-05 14:25
中国科学家才有中国未来
personking 2022-05-05 14:42
说真的 很羡慕他们
牛开心 2022-05-05 15:33
那些与量子“纠缠”的青年科学家
tamamo 2022-05-05 17:07
量子计算,光电最前沿的一批人了
jeremiahchou 2022-05-05 18:06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未来。希望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可以为建成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1127519557 2022-05-05 18:27
膜拜大佬
1127519557 2022-05-05 18:27
向大佬学习
谭健 2022-05-05 20:14
向科学家致敬
wangjin001x 2022-05-05 20:26
让科技成果服务更多人
jabil 2022-05-05 21:40
Thanks
加油艾特我 2022-05-05 21:42
好厉害,报校祖国的青年科学家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那些与量子“纠缠”的青年科学家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