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发丝粗细的光纤上“起舞”:“冰刻”技术展现中国制造未来
还记得儿时看过的冰雕展吗?美轮美奂的宫殿、动物、丛林,让人不得不赞叹匠人的鬼斧神工。如果,这样的冰雕是发生在仅有头发1/8粗细的光纤末端,并且不止雕刻一件作品,而是同时雕刻百件以上,那又是怎样的风景? <?Fgm1=o =#1iio&
过去两个月,西湖大学仇旻研究团队在《纳米快报》《纳米尺度》《应用表面科学》等期刊上连续发表一系列研究成果,雕刻小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冰雕”游刃有余,从精确定位到精准控制雕刻力度,再到以“冰雕”为模具制作结构、加工器件,一套以“wafer in, device out”(原料进,成品出)为目标的“冰刻2.0”三维微纳加工系统雏形初现。 vVKiE 6^ dvsOJj/b
[attachment=104815] hdN3r{ 从冰层沉积开始到吹除废料结束,加工全程不涉及化学溶剂。西湖大学供图 \C*?a0!:Z} “其实我们只是把传统电子束光刻技术中的‘光刻胶’换成了冰。”仇旻说。但这一换,却换出了一片全新的想象空间。 6ssZg@}nf{ U,Z.MPQ 什么是“冰刻” t,R5FoV O" ['.b 如何用巧克力粉在奶油蛋糕表面撒出“生日快乐”四个字?你需要一片模具,模具上有镂空的“生日快乐”字样。巧克力粉透过模具撒到蛋糕上,“生日快乐”四个字就出现了。 oHu0] XA vC\]7]mC 类似的原理,也应用在传统的电子束光刻技术(微纳加工的核心技术之一)中。 1h]Dc(Oc#= M&@9B)|= 假设我们要在硅晶片上加工四个纳米尺度的金属字“西湖大学”,首先,需要将一种叫“光刻胶”的材料均匀地涂抹在晶片表面; .he%a3e Yk<?HNf 用电子束(相当于肉眼看不见的“雕刻刀”)在真空环境中将“西湖大学”四个字写在光刻胶上,对应位置的光刻胶性质会发生变化; p%J,af IcPIOCmOc 再用化学试剂洗去改性部分的胶,一片“镂空”的光刻胶模具就做好了; sKjg)3Sl \8Fe56 接下来便是将金属“填”进镂空位置,使之“长”在晶片表面; _V6;`{$WK GC$Hp!H 最后再用化学试剂将所有光刻胶清洗干净,去除废料后只留下金属字。 62%.ddM4 &hd+x5 光刻胶是微纳加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材料。有人说,中国要制造芯片,光有光刻机还不够,还得打破国外对“光刻胶”的垄断。 2#6yO`?uo 3j<]
W 但这样的“光刻胶”有局限性。 7Y@&& v.\1-Q? “在样品上涂抹光刻胶,这是传统光刻加工的第一步。这个动作有点像摊鸡蛋饼,如果铁板不平整,饼就摊不好。同时,被抹胶的地方,面积不能太小,否则胶不容易摊开摊匀;材质不能过脆,否则容易破裂。”仇旻实验室助理研究员赵鼎说。 T
-C2V$1 ]_|qv1K6 那么,把光刻胶变成水冰呢? %S.R@C[3 z{``v|K 《孙子兵法》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零下140摄氏度左右的真空环境,能让水蒸气凝华成无定形冰。“无常形”的水蒸气可以包裹任意形状的表面,哪怕是极小的样品也没有问题;水蒸气轻若无物,使在脆弱材料上加工变成可能。对应“光刻胶”,他们给这层水冰起名“冰胶”,给冰胶参与的电子束光刻技术起名“冰刻”。 A#2Fd7& "=9L7.E) 实际上,一旦将光刻胶换成了冰胶,还能够极大地简化加工流程,规避洗胶带来的污染,以及难以洗净的光刻胶残留导致良品率低等问题。“冰刻”只需要让冰融化或升华成水蒸气即可,仿佛这层冰胶不曾存在过一样。 A(Ugam~} 8K6yqc H 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气呵成 0l^-[jK) -`iZBC50 2012年,仇旻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回国任教后不久,就开启了“冰刻”研究计划。经过六年的努力,他和团队将“冰刻”从纸上谈兵变成现实,完成了国内首台“冰刻”系统的研发。 WZ@nuK.39T R(r89bTQ 来到西湖大学后,仇旻全力研发功能更加强大的“冰刻系统2.0”。他们希望创造出一套全流程一体化、自动化的微纳加工系统——从冰胶形成开始,到模具加工、材料生长、器件性能表征,一气呵成。 e}kEh+4 IR(JBB|xNQ 研究团队已经从精准定位、雕刻力度等多个维度入手,不断提升“冰刻”技术。 "J%u
!~ 5cgDHs 仇旻实验室2019级博士研究生吴珊,找到了控制“雕刻力度”的方法。她通过实验发现,冰胶去除厚度与电子作用强度呈线性关系。 U $X"W' CdatN$/* 也就是说,“刻刀”在冰上凿刻时,下刀的力越大,刻出的槽就越深,并且下刀的力度和槽的深度能直接按比例推算。 5sFp+_`` yYp!s 而使用光刻胶,电子与胶厚之间的关系要复杂得多,电子束“雕刻”时力道控制的精准性和灵活性就会受到约束。 "ln(EvW @aY 8VL7C0 仇旻实验室访问学生洪宇和其他团队成员则发现,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清除加工废料。 k1_f7_m gI'4g ZH 他们利用冰刻技术,不仅在光纤端面(光纤“头部”的横截面),而且在光纤曲面(光纤“身体”表面)上加工制作出各种精巧的微纳结构。 e6QUe.S t_x\&+W 尤其在最后清除废料环节,他们发现样品在真空中从低温升回室温后,多余的金属材料自然卷曲并与样品分离,可被轻易地吹除。 4mQ:i7~ g"hm"m}i 除此之外,利用冰在电子作用下与材料发生的独特反应,“我们可以将只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冰刻’成任意形状,通过人工构造的方式使材料产生奇特的性质”。仇旻实验室2019级博士研究生姚光南目前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i%.bfQ/- +VI2i~ “Wafer in, device out。”短短四个单词,形象地描绘出他们为冰刻2.0制定的远大目标—— 一进一出,送进去的是原材料,拿出来的是成品器件。 qx5.LiF b,]h X 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超构材料与超构表面专家周磊表示,这项工作对于研发集成度更高、功能性更强的光电器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W[fC tO)mKN+
( 寂寞的冰上舞者 +/-#yfn!TR ,N?~je. 这是一群寂寞的冰上舞者。仇旻团队已在“冰刻”这块试验田深耕了8年。 V[5-A $ft D7olu29 最初,他了解到哈佛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演示了面向生命科学领域的“冰刻”加工雏形,这给了他灵感,让他看到了这项技术在微纳加工领域的巨大潜力。 >j|.pi bQrH8) 这是一个无人区。仇旻用梦想的力量,吸引了他回国后招收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之一赵鼎,他们决定一起来挑战这个课题。“不做康庄大道上的跟随者,而是独辟蹊径闯出一条新路,我想这是多数科研工作者更愿意选择的。”赵鼎说。 +I;b,p @'/\O- “冰刻”原理简单明了,但是仪器的实现则异常艰辛。团队需要对原有的电子束光刻设备进行大量改造。赵鼎为之奋斗了5年。“很多工作都是从零开始,比如注入水蒸气,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经过了一次次实验,温度要多低、注入口和样品的距离要多远、注入量和速率要多大……都得一 一验证。” >|/NDF=\s Siq2Glg_ 赵鼎毕业之后,师弟洪宇接力,为冰刻系统的研发绘制了几十稿设计图纸。因为没有现成的可以购买,多数情况下必须自己动手,他恶补了很多真空技术和热学方面的知识。 ZXFM_>y5 )d2 <;c 而今,在国外完成两年博士后研究之后,赵鼎又回到仇旻实验室,继续这场“冰刻”长跑。 4=%Uv^M S}cpYjnH8 事实上,全世界做冰刻的实验室,目前满打满算只有两个,一个在中国,一个在丹麦。显然,这不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且研发周期很长,想在这个课题上很快发文章并获得高引用很难。 3uZY.H+H (es+VI2!&C “但这是一项令人激动的新技术,对以微纳加工为代表的超精密加工的探索和创新,正是中国制造指向的未来。”仇旻说。 *[wy-
fu (I IPrW;> 在仇旻团队最新发表的文章结尾,他们用一种非常科幻的方式展望了“冰刻”的未来。毫无疑问,未来围绕“冰刻”的研究,将聚焦于传统“光刻”能力无法企及的领域。 w9SPkPkYE N)RyRR.x1. 受益于水这种物质得天独厚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样本上“冰刻”光子波导或电子电路有望得以实现。 `kpX}cKK} (/a2#iW 而这将史无前例地提高人为干预生物样本的能力,同时开辟出全新的学科交叉和研究方向。 68[3
/ M$B9?N6 相关论文信息: 1y2D]h /' _[<R<&jG https://doi.org/10.1039/D0NR05948J t>)iC)^u iKnH6}`?U https://doi.org/10.1016/j.apsusc.2020.148265 9TIyY`2! mSp-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0c03809 Hzcy' 1XSA3;ZEc
(来源:中国科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