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20-10-11 16:22 |
现代应用光学(张以谟)
近年来,应用光学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本书基于作者多年光学领域的研究和积累,系统阐述了应用光学的现代理论和应用,并引入这些新技术。全书内容包括波面像差理论及几何像差理论、以非球面和自由光学曲面简化光学系统设计、太阳能电站和现代高效照明中的非成像光学等;反映了应用光学中的前沿技术,如光学系统焦深扩展与衍射极限的突破、微纳光子学和表面等离子体微纳光学设备中的光学系统、自适应光学等;叙述了现代物理光学仪器的光学系统原理,包括光电干涉光学系统、光电光谱仪及分光光度光学系统、偏振光电仪器光学系统及偏振光成像技术等。本书既讲解应用光学基础理论,又涵盖国内外应用光学领域*新的技术理论和实现方法,适合作为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VVcli* 9|Ylv:sR [attachment=103750] Z!*6;[]SfG Wf-XH|j[
KT+{-"4- XN{WxcZ 目 录 s3 fQGbU 第1章 现代应用光学基础理论概述 1 f>e0l'\ 1.1 概述 1 `\'V]9wS 1.1.1 本书的背景 1 f'*/IG 1.1.2 本书的内容安排 1 w`fbUh6/ 1.2 光学系统设计中常用的光学材料特征参数 2 Xk1uCVUe5 1.2.1 光学材料的光学参量 2 :*^aSPlV 1.2.2 热系数及温度变化效应的消除 4 ";7/8(LBZ 1.2.3 其他玻璃数据 4 sLFZ61rT 1.3 新型光学材料 5 j-VwY/X 1.3.1 新型光学材料概述 5 # ,97 ] 1.3.2 光学材料发展概况 6 FM(EOsWk 1.4 液晶材料及液晶显示器 12 T8%!l40v 1.4.1 液晶材料及其分类 12 O#p_rfQ 1.4.2 常用液晶显示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 qz2`%8}F) 1.4.3 STN-LCD技术 27 !\'H{,G 1.4.4 液晶光阀技术 32 6J@,bB
jVz 1.4.5 硅上液晶(LCoS)反射式显示器 36 ?\(qA+iP0 1.4.6 光计算用SLM 38 g4YlG"O[~ 1.5 电光源和光电探测器 38 HF"TS* 1.5.1 电光源 38 \S1W,H| 1.5.2 激光器 41 %*o 1.5.3 光电导探测器 48 6RguUDRQ 1.5.4 光伏探测器 49 lrL:G[rt 1.5.5 位敏探测器 53 :U/]*0b 1.5.6 阵列型光电探测器 56 pzaU'y#PM 1.6 波像差像质评价基础知识 59 ^q#[oO 1.6.1 光学系统像差的坐标及符号规则 59 Ul6|LTY 1.6.2 无像差成像概念和完善镜头聚焦衍射模式 60 ef_H*e 参考文献 63 X Q
CE`m 第2章 光学非球面的应用 67 fD3'Ye<R 2.1 概述 67 :U=3*f.{ 2.2 非球面曲面方程 67 qL`yaU 2.2.1 旋转对称的非球面方程 67 "6U@e0ht 2.2.2 圆锥曲线的意义 68 <mj/P|P@ 2.2.3 其他常见非球面方程 70 ~j(vGO3JB 2.2.4 非球面的法线和曲率 71 LI&E.(: 2.3 非球面的初级像差 71 }0Uh<v@ 2.3.1 波像差及其与垂轴像差的关系 71 t_*x.{x- 2.3.2 非球面的初级像差 73 x*RSD,3 2.3.3 折射锥面轴上物点波像差 75 'Bxj(LaV- 2.3.4 折射锥面轴外物点波像差 76 *wY+yoj 2.4 微振(perturbed)光学系统的初级像差计算 77 H9i7y,[* 2.4.1 偏心(decentered)光学面 78 {MyI3mvA 2.4.2 光学面的倾斜 80 YllZ5<} 2.4.3 间隔失调(despace)面 81
kPiY|EH 2.5 两镜系统的理论基础 82 *uf)t,% 2.5.1 两镜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82 "\T-r 2 2.5.2 单色像差的表示式 82 jT< I`K* 2.5.3 消像差条件式 84 *W`7JL, 2.5.4 常用的两镜系统 85 023uAaI^3r 2.6 二次圆锥曲面及其衍生高次项曲面 86 hdcB*j?4 2.6.1 消球差的等光程折射非球面 86 HV-;?5 2.6.2 经典卡塞格林系统 87 /#SfgcDt 2.6.3 格里高里系统 88 w4CcdpR 2.6.4 只消球差的其他特种情况 88 7U1M;@y 2.6.5 R-C(Ritchey-Chrétien)系统及马克苏托夫系统 89 sD2,!/' 2.6.6 等晕系统的特殊情况 90 ]z8/S!? 2.6.7 库特(Cuder)系统及同心系统 91 Q4L=]qc T 2.6.8 史瓦希尔德(Schwarzschield)系统 92 UNF\k1[ 2.6.9 一个消四种初级像差 的系统 93 >~]|o 2.6.10 无焦系统 93 4o;;'P 2.7 两镜系统的具体设计过程 93 cWZ uph\ 2.7.1 R-C系统的设计 93 TwVkI<e0s? 2.7.2 格里高里系统与卡塞格林系统 94 &|}QdbW 2.8 施密特光学系统设计 95 <[-{:dH,5 2.8.1 施密特光学系统的初级像差 95 ; %(sbA 2.8.2 施密特校正器的精确计算法 98 9N{?J"ido 2.9 三反射镜系统设计示例 99 q
}>3NCh 2.9.1 设计原则 99 ^Y;,cLXJ 2.9.2 设计过程分析 100 _b>{:H&\ 2.9.3 设计示例 101 8~t8^eBg
参考文献 103 j~V$q/7S 第3章 衍射光学元件 105 n7G`b' 3.1 概述 105
T3<1{"& 3.1.1 菲涅耳圆孔衍射――菲涅耳波带法 106 Ejr'Yzl3_ 3.1.2 菲涅耳圆孔衍射的特点 108 K]Vp! G 3.1.3 菲涅耳圆屏衍射 109 wB'!@>db 3.2 波带片 110 (V&d:tW 3.2.1 菲涅耳波带片 110 2Xk;]-T! 3.2.2 相位型菲涅耳波带片 112 CLe{9-o 3.2.3 条形或方形波带片 113 On~KTt3Mp 3.3 衍射光学器件衍射效率 113 [7~AWZU3 3.3.1 锯齿形一维相位光栅的衍射效率 113 .9=4Af 3.3.2 台阶状(二元光学)相位光栅的衍射效率及其计算 114 ZzTkEz > 3.4 通过衍射面的光线光路计算 115 V*fv>f:Yv 3.5 衍射光学系统初级像差 118 Vy[xu$y 3.5.1 衍射光学透镜的单色初级像差特性 118 \P9ms?((A 3.5.2 折衍混合成像系统中衍射结构的高折射率模型及PWC描述 121 |<,0*2 3.5.3 P∞、W∞、C与折衍混合单透镜结构的函数关系 122 53ZbtEwhwr 3.6 折衍光学透镜的色散性质及色差的校正 123 ^BRqsVw9 3.6.1 折衍光学透镜的等效阿贝数ν 123 _'1 ]CoR 3.6.2 用DOL实现消色差 124 oIx|)[ 3.6.3 折衍光学透镜的部分色散及二级光谱的校正 125 ?PTXgIC 3.7 衍射透镜的热变形特性 127 X$1YvYsID 3.7.1 光热膨胀系数 127 xP9h$! 3.7.2 消热变形光学系统的设计 129 cF=W hP*f 3.7.3 折衍混合系统消热差系统设计示例 130 dQ-shfTr] 3.8 衍射面的相位分布函数 132 Ab/JCZNn 3.8.1 用于平衡像差的衍射面的相位分布函数 132 #.*w) 3.8.2 用于平衡热像差的衍射面的相位分布函数 133 vY|YqWt 3.9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multi-layer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133 +
jeOZ 3.9.1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理论分析 134 $RRX- 3.9.2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结构 134 R"JXWw 3.9.3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材料的选择 134 4k3pm& 3.9.4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 135 Qc?W;Q+ 3.9.5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在成像光学系统中的应用举例 136 mI DVN 3.10 谐衍射透镜(HDL)及其成像特点 137 @R%qP>_ 3.10.1 谐衍射透镜 137 {r;_nMfH|[ 3.10.2 谐衍射透镜的特点 137 #}@8(>T 3.10.3 单片谐衍射透镜成像 138 `[#id@Z1 3.10.4 谐衍射/折射太赫兹多波段成像系统设计示例 139 7}~w9jK"F 3.11 衍射光学轴锥镜(简称衍射轴锥镜) 143 "+7E9m6I 3.11.1 衍射轴锥镜 143 ENr#3+m$; 3.11.2 设计原理和方法 144 PX/{!_mM 参考文献 150 ){#INmsF 第4章 非对称光学系统像差理论 153 #X%!7tU6 4.1 波像差与Zernike多项式概述 153 /FC
HF#yK 4.1.1 波前像差理论概述 153 [a!AKkj 4.1.2 角向、横向和纵向像差 154 v{ohrpb0v 4.1.3 Seidel像差的波前像差表示 155 F<6(Hw#> 4.1.4 泽尼克(Zernike)多项式 162 x*'H@!!G 4.1.5 条纹(fringe)Zernike系数 164 D84&=EpVZ 4.1.6 波前像差的综合评价指标 165 rFzj\%xa[ 4.1.7 色差 167 X"q[rsB 4.1.8 典型光学元件的像差特性 167 MI(#~\Y~P 4.2 非对称旋转成像光学系统中像差理论 174 cUG^^3! 4.2.1 重要概念简介 174 [?9 `x-Q 4.2.2 倾斜非球面光学面处理 176 )$i,e`T
4.2.3 局部坐标系统(LCS)近轴光方法计算单个光学面像差场中心 176 r"{jrBK$ 4.2.4 OAR的参数化 179 B|"i`{> 4.2.5 倾斜和偏心的光学面的定位像差场对称中心矢量(像差场偏移量的推导) 181 uI?Z_ 4.2.6 基于实际光线计算单个面的像差场中心 182 f R@Cg
sw 4.2.7 失调光学系统的波像差表示式 183 ovM;6o 4.2.8 举例:LCS近轴计算与其实际光线等价计算的比较 185 Op]*wwI*h 4.3 近圆光瞳非对称光学系统三级像差的描述 187 P;z\vq<h 4.3.1 光学系统的像差场为各个面的贡献之和 187 Nr$78] o9 4.3.2 带有近圆光瞳的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中的三级像差 187 u<fZ.1 4.3.3 节点像差场 191 #|Lsi`]+ 4.3.4 波前误差以及光线的横向像差 194 WrDFbcH 4.3.5 非对称光学系统中的三级畸变 195 :n{{\SSIgX 4.4 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的多节点五级像差:球差 197 h6O'" 4.4.1 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像差概述 197 p o)lN[v 4.4.2 非旋转对称光学系统的五级像差 198 Cx/J_Ro# 4.4.3 五级像差的特征节点行为:球差族包括的各项 199 E' `; 参考文献 203 U_PH#e 第5章 光学自由曲面的应用 205 vWESu4W`L 5.1 光学自由曲面概述 205 4XER7c 5.2 参数曲线和曲面 206 1`L.$T,1! 5.2.1 曲线和曲面的参数表示 206 B?-w<":! 5.2.2 参数曲线的代数和几何形式 210 Ot\[Ya'' 5.3 Bézier曲线与曲面 212 [Z:P{yr 5.3.1 Bézier曲线的数学描述和性质 212 <W8%eRfU 5.3.2 Bézier曲面 215 =d ;#Nu- 5.4 B样条(B-spline)曲线与曲面 217 *aM7d>nG5 5.4.1 B样条曲线的数学描述和性质 217 GeY!f/yQ< 5.4.2 B样条曲线的性质 219 gU|:Y&lFZg 5.4.3 B样条曲面的表示 220 Q[NoFZ
V! 5.5 双三次均匀B样条曲面 221 \SQ4yc 5.5.1 B 样条曲面 221 ZpOME@9, 5.5.2 双三次均匀B样条曲面的矩阵公式 223 &a=rJvnIO& 5.6 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与曲面 224 F>#F@j^c 5.6.1 NURBS曲线与曲面 224 j;y(to-e>D 5.6.2 NURBS曲线的定义 224 :fL7"\
pf~ 5.6.3 NURBS表示 226 \C>IVz<O 5.6.4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 228 ~?aFc) 5.7 Coons曲面 229 >%92,hg 5.7.1 基本概念 229 7~Inxk; 5.7.2 双线性Coons曲面 230 H3R{+7 5.7.3 双三次Coons曲面 231 W&9qgbO] 5.8 自由曲面棱镜光学系统 232 -o"b$[sf=Z 5.8.1 自由曲面棱镜概述 232 ]k]bLyz\J 5.8.2 矢量像差理论及初始结构确定方法 233 Un)Xe 5.8.3 自由曲面棱镜设计 236 }F.k,2 5.8.4 用光学设计软件设计含自由曲面的光学系统 238 )6p6<y 参考文献 239 jG{?>^ 第6章 共形光学系统 241 Lm`-q(!7w 6.1 概述 241 dz/@]a 6.1.1 共形光学系统的一般要求 241 N]iarYc 6.1.2 共形光学系统的主要参量 244 @#W4?L*D
6.1.3 共形光学系统中的像差校正 250 J>T98y/)) 6.1.4 共形光学系统实际应用须考虑的问题 252 nZ'jj S[! 6.2 椭球整流罩的几何特性及消像差条件在共形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253 4<UAT|L^` 6.2.1 椭球面几何特性分析 253 5ta;C G 6.2.2 椭球整流罩的几何特性 256 .EHq.cde 6.2.3 利用矢量像差理论分析椭球整流罩结构的像差特性 258 aL&egM* 6.3 基于Wassermann-Wolf方程的共形光学系统设计 259 9<3}zwJ 6.3.1 共形光学系统解决像差动态变化的方法概述 259 '9.@r\g 6.3.2 共形光学系统的像差分析 260 }qp)VF 6.3.3 Wassermann-Wolf非球面理论 261 j?o6>j 6.3.4 利用Wassermann-Wolf原理设计共形光学系统 265 \Q}Y"oq 6.4 折/反射椭球形整流罩光学系统的设计 268 "wZvr}xk 6.4.1 折/反射椭球形整流罩光学系统的设计原则 269 J`[jub 6.4.2 椭球形整流罩像差分析 269 ]C"?xy 6.4.3 两镜校正系统初始结构设计原理 269 G?,3Zn0 6.4.4 用平面对称矢量像差理论分析光学系统像差特性 274 :qj^RcmVPL 6.4.5 设计结果 275 &P}t<; 6.5 共形光学系统的动态像差校正技术 276 fP4P'eI 6.5.1 共形光学系统的固定校正器 276 v+g:0
C5
( 6.5.2 弧形校正器 278 k.54lNl 6.5.3 基于轴向移动柱面―泽尼克校正元件的动态像差校正技术 280 =d"5kDK-m 6.6 二元光学元件在椭球整流罩导引头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283 F?a
63,r 6.6.1 二元光学元件的光学特性 284 c9jS
!uDMK 6.6.2 二元衍射光学元件在椭球形整流罩导引头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286 19O 6.6.3 利用衍/射光学元件进行共形整流罩像差校正的研究 288 /]J\/Z> 6.6.4 折/衍混合消热差共形光学系统的设计 291 I`IW^eZM 6.7 利用自由曲面进行微变焦共形光学系统设计 295 4Lk<5Ho 6.7.1 自由曲面进行微变焦共形光学系统的特点 295 SOsz=bVx 6.7.2 利用自由曲面的像差校正方法 295 *u|1Z%XO 6.8 基于实际光线追迹的共形光学系统设计概述 298 ~V ?z!3r-) 6.8.1 实际光线追迹设计方法可在共形光学系统整个观察视场内得到较好像质 298 (r?hD*2r 6.8.2 实际光线追迹方法概述 299 9\Ff z& 参考文献 302 1@LUxU#Uu$ 第7章 非成像光学系统 308 W-r^ME 7.1 引言 308 |LLpG37_ 7.1.1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简介 308 ~cO iv 7.1.2 太阳能光伏发电 311 G^h:#T 7.1.3 照明非成像光学 312 Tzjv-9^V 7.2 非成像光学概述 314 v]Pyz<+ 7.2.1 非成像会聚器特性 314 YhRy
C*b 7.2.2 光学扩展不变量 314 KfVsnL_ 7.2.3 会聚度的定义 315 p]y.N)a 7.3 会聚器理论中的一些几何光学概念 316 D{7^y>8_Y- 7.3.1 光学扩展量的几何光学概念 316 {y5 L 7.3.2 在成像光学系统中像差对会聚度的影响 317 [x,
`)Fk 7.3.3 光学扩展量(拉氏不变量)和相空间的广义概念 318 & uwOyb 7.3.4 斜不变量 320 M/[_~ 7.4 非成像光学的边缘光线原理 322 w1zMY:9 7.4.1 边缘光线原理 322 zXlerQWUv 7.4.2 边缘光线原理应用――“拉线”方法 322 lq3D!+m 7.5 复合抛物面会聚器(CPC) 324 7p!f+\kM 7.5.1 光锥会聚器 324 $E; Tj|W 7.5.2 复合抛物面会聚器(CPC)概述 324 x.pg3mVd> 7.5.3 复合抛物面会聚器的性质 326 s 8K.A~5 w 7.5.4 增加复合抛物面会聚器的最大会聚角 328 ps` j>vX* 7.6 同步多曲面设计方法 331 ^a
/q6{ 7.6.1 SMS方法设计会聚器概述 331 XGe;v~L 7.6.2 一个非成像透镜的设计:RR会聚器 332 =Sr<d|\O 7.6.3 XR会聚器 335 UB>BVBCt 7.6.4 RX会聚器 337 9o?\*{'KT 7.7 XX类会聚器 340 QAo/d4 7.7.1 XX类会聚器的原理 340 g<^A(zM 7.7.2 RX1会聚器 341 .C+(E@ey A 7.7.3 RX1会聚器的三维分析 341 zHNBX
Rx 7.8 非成像光学用于LED照明 343 ,1CmB@ 7.8.1 边缘光线扩展度守恒原理和控制网格算法 344 tG9C(D`G 7.8.2 LED的非成像光学系统设计实例 346 <?DI!~ 7.8.3 大范围照明光源设计(二维给定光分布设计) 347 t(6i4c> 7.9 非成像光学用于LED均匀照明的自由曲面透镜 348 QH7 GEj] 7.9.1 均匀照明的自由曲面透镜概述 348 @aFk|.6 7.9.2 LED浸没式自由曲面透镜设计方法 349 47{5{/B- 7.9.3 设计示例 351
}#&[[}@th 参考文献 353 rqBoUS4 第8章 光电光学系统中紧凑型照相光学系统设计 356 (w"(RM~ 8.1 概述 356 sEfT#$ a^8 8.1.1 数码相机的组成 356 OA}; pQ9QN 8.1.2 数码相机中图像传感器CCD和CMOS的比较 357 /7+b.h])^ 8.1.3 数码相机的分类 359 r.Z g<T 8.1.4 数码相机的光学性能 364 Pq{p\Qkj 8.1.5 数码相机镜头的分类和特点 365 vy={ziJ 8.2 数码相机镜头设计示例 367 J2oh#TGp 8.2.1 球面定焦距镜头设计示例 367 "+&pd!\ 8.2.2 非球面定焦距镜头设计示例 370 [%6) 8.3 变焦距镜头设计示例 372 xf7YIhL^* 8.3.1 变焦透镜组原理 373 #J5_z#-Q; 8.3.2 非球面变倍镜头初始数据 373 {LA?v& b' 8.3.3 折叠式(潜望式)变焦镜头示例 376 3PLA*n+% 8.4 手机照相光学系统 378 ?D9iCP~~ 8.4.1 手机照相光学系统概述 378 PX23M|$! 8.4.2 两片型非球面手机物镜设计示例 379 Q3bU"f 8.4.3 三片型手机物镜设计 382 '+iLW~ 8.5 手机镜头新技术概述 385 |)&d9|] 8.5.1 自由曲面在手机镜头中的应用 385 1!U:M8T| 8.5.2 液体镜头 385 @6R6.i5d 8.6 鱼眼镜头概述 388 suWO:]FR 8.6.1 鱼眼镜头是“仿生学的示例” 388 _):@C:6 8.6.2 鱼眼镜头基本结构的像差校正 390 j5/|1N 8.6.3 鱼眼镜头基本光学结构的演变 391 %FqQ+0^ 8.6.4 鱼眼镜头的发展 391 \WdSj 8.6.5 鱼眼镜头的光学性能 393 h|Qb:zEP, 8.6.6 光阑球差与入瞳位置的确定 396 >X:!Y[N 8.6.7 光阑彗差与像差渐晕 398 <rui\/4NJ 8.6.8 鱼眼镜头示例与投影方式比较 399 cZoj|=3a 参考文献 402 =;I+:K 第9章 光学系统焦深的扩展与衍射极限的突破 405 ;:R2 P@6f 9.1 概述 405 .rwW5"RPq 9.1.1 扩展焦深概述 405 }1Mf0S 9.1.2 超衍射极限近场显微术概述 409 '?_~{\9< 9.1.3 远场超分辨成像 418 }F9#3W&`c 9.2 光学成像系统景深的延拓 420 S+t2k&pm 9.2.1 景深延拓概述 420 P&:[pPG 9.2.2 延拓景深的方形孔径相位模板 425 c(5XT[Tw 9.2.3 增大景深的圆对称相位模板 438 yQ<h>J> 9.3 多环分区圆对称相位模板设计 442 rL+.3ZO):P 9.3.1 多环分区圆对称相位模板的概念 442 @y * TVy 9.3.2 多环分区圆对称相位模板对应系统的特性 448 L5|g\Y` 9.3.3 圆对称相位模板成像系统的优缺点 450 cmCD}Skk 9.3.4 初级像差的影响以及延拓景深图像的复原 451 Y8lZ]IB
9.3.5 延拓景深相位模板系统的图像复原与其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设计 456 ]Z=al`- 9.3.6 延拓景深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设计 460 {5%d#|? 9.4 轴锥镜(axicon)扩展焦深 468 jpW_q+^? 9.4.1 轴锥镜 468 PVljb=8F 9.4.2 小焦斑长焦深激光焦点的衍射轴锥镜的设计 476 L=HnVgBs 9.5 近场光学与近场光学显微镜 478 ;qWSfCt/^ 9.5.1 近场光学概念 478 0u( 0*Xl 9.5.2 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NSOM) 482 b<"jmB{ 9.6 扫描探针显微镜 488 0fUsERr1* 9.6.1 与隧道效应有关的显微镜 489 K@Q%NK, 9.6.2 原子力显微镜(AFM) 491 0sme0"Sl 9.6.3 扫描力显微镜(SFM) 495 n6Z!~W8 9.6.4 检测材料不同组分的SFM技术 498 +IjBeQ? 9.6.5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 499 P-8QXDdr 9.7 原子力显微镜 504 `2x. - 9.7.1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组成 504 KPjAk 9.7.2 近场力 505 /<k5"C%z 9.7.3 微悬臂力学 507 Y"s8j=1m 9.7.4 AFM探测器信号 508 ^si[L52BZ 9.7.5 原子力显微镜的测量模式 509 kFyp;=d:K 9.7.6 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成像技术 512 utC^wA5U~ 9.7.7 AFM的优点和正在改进之处 513 [>3dhj[; 9.7.8 电力显微镜(EFM) 513 3=Rk(%:; 9.8 远场超高分辨率显微术 516 \M0'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