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光学奇点解调芯片
来自深圳大学的冯甫助理教授、闵长俊教授、袁小聪教授、Mike Somekh院士与澳大利亚纳米光学研究中心的司光远研究员开展合作,相关成果以“On-chip plasmonic spin-Hall nanograting for simultaneously detecting phase and polarization sigulariti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光学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E/+H~YzO zNG]v?JAh
[attachment=101982] ]6s7?07m4 奇点光学是现代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些年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常见的光学奇点包括相位奇点和偏振奇点,其中具有相位奇点的代表性光束主要是光学旋涡,具有偏振奇点的代表性光束主要有圆柱矢量光束。现代光学发现,单个光束不但可以拥有相位奇点或偏振奇点,也可以同时拥有上述两个奇点,从而提升所携带信息的自由度,能够有效的扩充光场信道带宽,在光通信、光互联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光通信市场的发展,光收发模块的种类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器件复杂程度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需要不断发展相关技术满足应用需求。目前主要发展方向大致可以归类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高速率等。将光学奇点这样高维的自由度来引入光通信领域,则有望满足上述发展趋势。但是要满足这样的目标,如何在微尺度内调制、解调光学奇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光学超表面器件由于能够实现紧凑、集成、灵活的光场调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利用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可以进一步的缩小片上器件的尺寸,实现亚波长范围内的纳米光子芯片。本文作者创新性的将带有自旋霍尔响应的λ形金属纳米狭缝单元集成到一组非对称的表面等离激元光栅结构上,实现了对携带不同的相位奇点和偏振奇点入射光的同时解调,以满足现代光通信系统对小体积、低成本、高速率的需求。 3mef;!q ["O/%6b9+
[attachment=101983] n1!hfu7@s 图1 (a) 普通光栅和携带相位奇点的涡旋光束的响应;(b)非对称光栅和携带相位奇点的涡旋光束的响应;(c)集成了Spin-Hall效应超表面的非对称光栅和同时携带相位、偏振奇点的入射光束的响应 .kwz$b+h 研究背景 }OZut!_ Yx#?lA2gx 片上解调光学奇点对于现代光通信系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光学奇点解调器件包括全息相位板、超表面、变换光学器件、光子回路器件等。 &k53*Wo vX?MB 2010年,Berkhout. G.C.G等人首次提出并证明了利用相位调控的方式,将光场相位奇点所携带的螺旋相位转换为倾斜相位来解调相位奇点的方式。2012年,Genevet. P.利用光学全息相位板完成了上述相位调整的操作,从而使利用固态器件来对光学奇点进行解调成为了可能。 <e&88{jJ hSkI]% 自此之后,各种针对相位奇点、偏振奇点的解调方案被逐渐提出。例如2013年,Mirhosseini. M利用q-plat对偏振奇点进行分离,达到了92%的分离效率。2016年,Mei. S.T.利用片上光路对入射光进行光学调控,实现了相位奇点的探测。2018年,Wen. Y.H.利用片上光子回路来解调相位奇点,成功分离了拓扑荷l<10的相位奇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