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写一下最近在面光源照明设计的一些心得,不涉及产品
加油艾特我发表于 2022-07-02 16:38
1.有些设计它的原理可能很容易理解,也可以在书本上看到,但是真正想要达到相对好的设计,却总是会面临一些小的困扰;
2.比如在做序列模式时透过率100%,放到非序列里面只有60%,研究发现好多光线跑偏了;
经分析,原因有几个:1)非序列考虑实际光源的发光角度往往是0-180度或者360度的;2)非序列模式时,入射光中的边缘光线有一部分无法到达像面;3)序列模式讲究的是成像光束,它所注重的光线为上下边缘光线所包围的成像区域,超出成像范围的光线被忽略,而上、下边缘光线又是相对于主光线,分别经过入瞳的上、下边缘顶点和中心点。
3.经过反复迭代优化,采用非远心光路进行照明设计,当只考虑成像区域大小和照度均匀时,会存在严重的像差,导致每个视场边缘弥散出来一小部分光线成为所需要的照明区域的外围光线而损失掉了,能量传输效率小于采用远心光路设计的效率(这个仅适合均匀面光源,非均匀的光源需要再做仿真分析);
4.这次设计的传输效率可以达到90%,为了增加边缘光线通光量,会相应地增加镜片的口径,这就导致镜片边缘变薄,只能被动增加透镜的厚度,来提高镜片的强度,又带来加工难度和成本的提高;而当允许一部分边缘光线不通过,使得到达探测器(也叫接收器)表面的能量下降了3%左右;
5.采用非远心设计的传输效率最大达到了82%左右,但是存在对对称性要求比较严格以及像面位置精度的问题;
6.采用远心设计时,当在光路中增加倾斜的平板破坏光线对称性时,仅仅作垂轴方向微小的位移补偿,便实现了原来的高传输效率(87%左右);
7.而采用非远心的设计,当在光路中增加倾斜的平板破坏光线对称性时,能量传输效率下降较多,达到20%左右;(备注:未采用补偿失对称的整体设计方式,即将倾斜平板一起进行优化);当采取补偿时,像面以及部分镜片需要的调整量会比较多,能量传输效率偏低,像面的照度均匀性变差;
8.最后做了实验工装进行组装验证,能量传输效率达到85%,所需的照明区域均匀性也很高,想要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还需要开展新的研究。
回帖(15):
15楼:谢谢分享
14楼:不错,学习了
13楼:谢谢分享!!

全部回帖(15)»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